有人說懷舊是一種病,也有人說懷舊是一種力量。筆者就是個無可救藥的懷古廚并且堅信着後一種說法。以前過年還會走街串巷去拜年,互送祝福,現在都用QQ,微信拜年;以前我們還在看鳴人路飛美少女戰士,而現在都是熊出沒喜洋洋豬豬俠;小時候的過年叫過年,現在叫放假,年味越來越少。
今天就帶大家穿越回二十年前,看看我們小時候經曆過的那些事物。不知下面這些兒時玩具和零食,有哪些勾起了你的回憶呢?
這些小時的記憶,你是否已經忘記?
曾經嬉戲的遊戲,你是否時常想起?
它們的名字,現在還造嗎?
方寶
我們那叫做打皮卡,小時候經常玩。記得那時,經常把課本書撕了,折皮卡,有時候輸,有時候赢。輸的時候一個不剩,灰溜溜地走了;赢的時候抱一堆皮卡,得意洋洋的回去。但是不管輸赢,免不了回去吃一頓爸爸精心準備的“大餐”,以緻後來,紙隻能從中間撕下來折,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呢!
跳格子
小時候,真的很簡單,一根樹枝,一塊瓦片都能玩一整天。跳格子就是我們經常玩的遊戲。道具也就是随地都是的一塊破瓦片,先在地上畫格子,然後在一個遠一點的地方踢,隻要不出格子,不壓線,到任何一個格子裡都能繼續踢,直到終點。
彈玻璃珠
彈玻璃珠是一項世界性兒童運動,各國兒童都會玩呢。據傳起源于16世紀兩個年輕人同時喜歡一個姑娘,于是決定用彈玻璃珠的方式決鬥的故事。不說其他的,小時候看過的的《宰相劉羅鍋》最後一集片段不就有劉墉跟小娃彈玻璃珠的片段。
鬥雞
此“鬥雞”非彼“鬥雞”,小時候經常玩這個,比較刺激、有戰鬥性,兩個人可以玩,一大群也可以玩。尤其是群攻,非常凸顯個人勇猛,但最重要的是團隊合作。會玩的人,善用巧勁,四兩撥千斤。不會玩的人,也能從中收獲到快樂。
猜東西
“你猜東,我猜西,東南西北有東西”,那時候的懲罰不外乎起個外号,得到孫悟空的高興壞了,要是猜到豬八戒,就會被小夥伴笑很久。猜完之後,身份已定,往往就會自編自導自演起過家家的遊戲。
翻花繩
翻花繩,據說流行于二十世紀六七八十年代。在中國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叫法,比如線翻花、翻花鼓、挑繃繃、解股等等。是一種利用繩子玩的玩意,隻需靈巧的手指,就可翻轉出許多的花樣。在馬來西亞,翻繩用的繩子一般是橡膠圈,國外的材料則有毛線、麻線、呢絨繩或棉紗繩等等。
還有很多不知道大家那都叫什麼的曾經陪伴我們經曆着童年的遊戲,大家能說一說嗎?
其實這些遊戲,顯示着兒童娛樂的豐富,現在的孩子不是盤旋在遊樂場就是動物園,我認為遠沒有我們小時候的娛樂純粹、自然,凸顯着孩童的創造力!!!
火藥槍 2元還是5元一把 發射的時候聲音很響
手搓竹蜻蜓 有七彩的 幾毛錢一個 還有送一包糖 但是那個糖很難吃
皮筋槍 非常簡易的槍 可以發射一些小石子 小木棍 買不起火藥槍就玩這個
跳皮筋,女生最喜歡的遊戲 還有配歌謠: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也不知道這算術怎麼學的……
丢手絹: 風靡年代:至今,但範圍大大縮小
遊戲規則:男女一起圍成一個大圓圏,然後推選丢手絹的人。選中的人往往都不太樂意,他(她)會惡作劇地跑起來,然後在你身後繞啊繞的,大家伸長脖子,直勾勾地看着,每個人都能看到他(她)丢給誰,而往往看不見他(她)丢給自己,當他(她)悄悄地把手絹丢在你的身後,丢完後還不能馬上跑,得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繼續往前走,等你覺察出來,他(她)已經跑回原位蹲下了。你隻能站出來,給大家表演節目,唱一首歌,或者跳一支舞要不然學狗貓叫一聲。
泡泡膠 氣味比較刺鼻,但是小時候還是很喜歡玩
滾鐵環 那個時候,每個小朋友都希望爸爸媽媽給自己做一個又大又重的鐵環,因為那樣穩定性好。而且那時候場地不像現在的水泥地,全是坑坑窪窪的,所以重點的鐵環一般不容易受到影響。
唉 這些兒時的遊戲一去不複返 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記憶猶新 好想回到兒時那個年代重溫這些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