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方言:看你那個瓜樣子撒
秦玉龍/文
甘肅平涼方言“瓜子”,原意是指不太聰明或癡呆傻之人。譬如,“你看這娃瓜的!”“你個瓜子撒!”以及“瓜慫”、“瓜娃”、“瓜女子”、“瓜樣子”、“瓜眉失眼”等等。這裡的“瓜”既有嘲諷某人愚蠢、笨蛋、白癡的意思,也有揶揄某人單純、幼稚、不谙世事之意。
至于“瓜子”一詞的出處和來曆,衆說紛纭,版本很多。據《左傳·襄公十四年》記載,春秋初期,生活在今隴東及甯夏、陝西一帶的羌戎因多次受秦人進攻,遂在其首領的帶領下向西遷移,最後定居在瓜州(今甘肅敦煌),以當地地名取代了族名,稱為“瓜子族”。當時瓜州一帶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狐狸所居,豺狼所嗥。”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瓜州人對外界反應較慢,在經濟比較發達的秦人眼裡,瓜州人是非常愚蠢的。因此,關中的秦人便把瓜子族的族名作為愚蠢的代名詞。
其實,說“瓜子”,叫“瓜子”的不光是咱平涼人,陝西方言中的“瓜子”與四川方言中的“瓜娃子”都是一樣的意思。
不管“瓜”或“瓜子”出處來曆多麼悠遠,意思有多麼寬泛,但它給人的第一反應多是貶義。試想一下,你可以說某人不靈光,也可以說他沒眼色,甚至說他有些瓷錘。可你要開門見山地對人家說“看你個瓜子撒!”估計那人一定會感覺很不舒服。倘若你說話再狠一點,直言不諱地叫人家“瓜慫”的話,會更讓人受不了,有一種被侮辱被歧視的感覺。
不過,瓜子、瓜慫、瓜娃、瓜女子、瓜樣子等等,在不同場合不同對象面前說出來,那意思就大不一樣了。比如,你和某個朋友開玩笑時,稱對方為瓜子或瓜慫,他不會感覺到被侮辱或被歧視,而認為是一種善意的戲谑或玩笑。同樣,你摸着自家或親朋孩子的頭笑着說:吆!幾天不見這個瓜娃又長高了!對方也會欣然接受,報以微笑。此外,我們日常生活常說的例如:瓜吃、瓜喝、瓜長、瓜笑、瓜哭、瓜坐等等,都是非惡意的,不會給對方情緒和精神上造成任何傷害。相反,如果你把這個形容詞用對了地方,說得恰到好處,不但能活躍氣氛,而且能讓對方感覺到你的幽默、風趣以及關懷。就像我們平涼人把南方人叫“賴瓜子”一樣,它不是諷刺,也不是挖苦,而是戲稱。
當然,換一種語境,假如你用很粗俗很結實且有點下流的形容詞來和“瓜”搭配的話,那就成了純粹的罵人了。
也許,看了筆者有關“瓜子”一詞的出處和來曆,您一定會聯想:既然史書上說“瓜子族”就是羌戎族,那羌戎族最早就生活在我們平涼這一帶,後來才被秦人趕到了敦煌。要是追根溯源,那我們就是“瓜子族”的後代了。于是,您會再生聯想,再發感慨:唉!怪不得咱平涼的錢都叫外地人掙走了,原來咱平涼人都瓜着呢!
其實這隻是古人跟我們開了一個“曆史玩笑”而已。羌戎族隻不過正好住在了瓜州,被當時盛氣淩人自高自大的秦人生拉硬拽在一起,蔑稱為“瓜子族”而已。不管是曆史上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羌戎族,還是今天居住在這裡的平涼人,都不是瓜子,也不是蠢蛋。羌戎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新石器時代至春秋、秦漢之交,他們在其誕生、發祥地的泾、渭之間,隴山左右一帶從事着農牧兼營、以農為主的生産活動,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和人類的自身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的蹤迹,在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七月》中作了生動描述和真實記載。而今天的平涼人,在經曆了數千年的民族大融合之後,可謂是個個聰慧,人人有才,群體奮發……
是的,平涼人不瓜,隻是踏實本分實在憨厚而已!
作者簡介:
秦玉龍,号半瓶子,筆名花滿樓,頭條号原創作者,甘肅平涼日報社《平涼周刊》主編,網絡名博、專欄作者。從業20餘載,堅持說人話,寫人事,做一個有人情味的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