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
更新时间:2024-10-01 01:19:49

文/圖 半島記者 鐘迎雪 朱佳鑫

進入寒冬,海蛎子便成為了島城市民桌上小海鮮的“主角”。每天淩晨3點多,漁民們就冒着刺骨的海風陸續出發,到養殖海區采集海蛎子。臨近年關,漁民們的捕撈量增大,既能保證市民“桌上鮮”,又能讓自家“腰包鼓”,讓不少漁民笑開了顔。1月13日,記者跟随即墨盤龍莊村漁民顧正本出海,探訪冰海取蛎的漁家日常生活。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

摸黑出海,4小時拉回2000斤

淩晨4點,天還黑。53歲的顧正本同往常一樣,拖着10多個空籠網,開船出發,小船長8米,寬度不到2米,船身最寬處僅能容納三個人站立。除此之外,一個頭燈、一個馬紮、一盒煙,是他所有的裝備了。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2

出發前漁民檢查船。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3

漁民給記者展示他的必備工具。

“我一個人,不用4個鐘頭,就能拉2000斤上來,風小的時候更快呢!”據了解,像顧正本這樣的漁民,在盤龍莊村還有大約80多戶,整個碼頭每天的總産量也會在5萬斤左右,産量高的時候能夠達到8萬斤。顧正本笑着開動了船,由于船小,當馬力加大的時候,船身會産生較大的晃動,出海30多年的顧正本卻穩穩地站在船頭,可能在他心裡,大海就是他的舞台。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4

漁民開始捕撈。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5

漁民将浮漂下的海蛎子一條條拖到船上。

記者計算了一下,從碼頭到養殖海域,大約需要40分鐘。到達後,顧正本會根據浮漂所在位置判定海蛎子繩子位置,先把浮漂取下來放到船尾上,然後自己将一根根帶有海蛎子的繩索拽上船,每根繩索上的海蛎子大約15斤。據顧正本介紹,自己捕撈的是“吊養”的海蛎子,淤泥相對少一些。收上來的海蛎子繩索直接拖拽到船上,放進帶有耙齒的機器裡加工脫繩。籠網鋪在鐵網中間,當顧正本按下開關,繩索便會自動向前運動,盡管海蛎殼很堅硬,但畢竟硬不過耙齒,不一會,繩索上串聯的海蛎子便掉了下來,直接被兜在了籠網中。據顧正本介紹,以前都是純人工,将海蛎子從繩索上摘下來,十分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傷到手。随後顧正本将每個籠網開口處系住,每個籠網能夠裝150多斤海蛎子,調整方向,一個人整個過程用了一個半小時。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6

漁民在捕撈。

海上的冷風吹得人臉疼,記者也感到了雙腳凍得發麻。顧正本準備返航回碼頭時,摘下手套,掏出打火機點上了一根煙,打火機點了兩下才點燃煙。回碼頭的途中,頭上的照明探燈是顧正本跟朋友打招呼的方式,碰到熟人,頭上便晃一下燈光。

毛收入15萬,年輕人不願幹

“你們這身裝備,根本不抗凍,我都穿了四條褲子,保暖褲、毛褲、皮褲、連腳上都是毛襪子,這樣也還是冷,幹活就不冷了。”顧正本在返航途中,給記者展示他的衣服。

早上6點半,天色漸亮。顧正本的船距離碼頭岸邊越來越近,很多小漁船也陸續回岸,漁民都是直接從船上跳到了水裡,海水沒過了膝蓋以上,顧正本将船上的籠網一一拖到水中,用力在水中擺動,沖掉海蛎子外皮上的淤泥,有條不紊地拔繩、卸籠網、拖籠網。記者看到,與以往碼頭商販收購不同,漁民是自己用三輪車拉走海蛎子,每人手握一個電動升降遙控器,是漁民們用三輪車改造的,這樣用三輪車上的起吊杆升降籠網裡的海蛎子。“省事啊,這樣能省下很多力氣,節約一倍的搬運時間,”從家裡趕來幫丈夫收拾浮漂的李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我孩子回來得早,再忙也要臘月廿八就停下了,這些日子給你多上點貨。”漁民陳師傅給商販在電話裡講道。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7

直接在船上用工具将海蛎子從繩索上取下來。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8

在船上漁民就将一包包海蛎子打包。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9

“現在批發價1塊5一斤,零賣2塊錢一斤,一個人一年能淨收入15萬塊錢,到年跟攢下不少錢。可也就我們這輩還出海,年輕人都出去工作了,都不願吃這個苦。”正在搬運的漁民顧正祥無奈地搖了搖頭。很多漁民年紀都大了,甚至有些60歲以上的,每星期隻出海三次。

在水中進行最後的淘洗。

早上7點半,顧正本已經把所有海蛎子籠網吊裝到三輪車裡,記者仔細端詳了53歲的顧正本,瘦小的身闆,體重還不到130斤,卻能拖動裝有150多斤海蛎子的籠網。

而他,等到兒子大學畢業工作,也就不出海了。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0

靠岸碼頭

“種”下扇貝殼,長出海蛎子

在碼頭附近,記者看到各種扇貝殼堆積成小山,随處可見。

“苗都是自己抓的,這些海蛎子小苗附着在扇貝殼上,所以我們直接把扇貝當做苗,下到養殖區。”顧正本指着告訴記者。一般在每年的7月份,他們會特意下苗,将海蛎子下苗後,一般要養上一兩年才會去捕撈。海蛎子為濾食性生物,海水中細小的浮遊動物、矽藻等微生物統統是它的食料,養殖過程不需再投喂其他飼料和藥物,因此蛎苗扔到海裡就能長大。但并不是養的時間越久,海蛎子越大,隻能算作越肥,這個東西是要看口感的,也就是漁民口中常說的“鮮(xuan) 亮”。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1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2

用起吊杆吊起海蛎子。

讓記者意外的是,當其他漁民将一籠籠海蛎子吊到自己的三輪車裝車時,有兩位漁民竟然拖着成籠的海蛎子,重新拖回船上,準備再出海,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力。“這些都太小了,是能吃,但感覺怪可惜,送回去再養養,”陳師傅告訴記者,這些規矩是不成文,凡是出海的兄弟們都能遵守。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3

漁民們一派忙碌景象。

本地貨個頭小,卻味道鮮美

“我們把好的大個都挑出來供給酒店了,酒店按個加工賣,更有掙頭!”前來即墨收購的王先生告訴記者,一般早上8點多,來收海蛎子的商販會到定點的漁民家裡拉貨,他已經從事了10餘年的海蛎子收購生意,專供酒店,按份收錢比按斤收錢的利潤空間更大,利潤最高的時候能夠達到50%。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4

拉走海蛎子。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5

一車海蛎子将近1500斤。

1月12日下午,記者在團島市場看到,海蛎子個頭都不小,蛎肉又白又肥。4個一斤的在10元一斤,7個左右一斤的價格在15元兩斤,也有商販在現場加工蛎肉。團島市場海鮮攤主李四華跟記者分析,養殖海蛎子有外地吊養和本地生長兩種,市場内的大多是威海乳山過來的,部分紅島的。海蛎子的口感,每個地區的都會有差異,相對來講本地的海蛎子個頭小,但是味道鮮美,紅島碼頭每天能上岸海蛎子10萬斤左右。從11月份開始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中旬,一直是海蛎子的上市期,上市高峰在春節前後。海蛎子保存時間長且相對比較方便。

“我買了30斤,拿回家把肉冷凍,孩子春節回家,他喜歡吃。”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商販告訴記者,很多人更喜歡存放海蛎子凍肉,用來做菜包餃子,會增加鮮味。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6

思考:

摸索增加銷售途徑,深加工是道難關

“我的貨不愁賣,人家商販都直接訂走,遠地方也能吃。”正在村頭整理籠網的漁民告訴記者。原來,最近兩年,通過網絡直播、電商平台等新媒體引起銷售熱潮,不少漁民也學會了以電商的形式售賣,大個的海蛎子挑出來單個賣,将名不見經傳的“土貨”海蛎子實現了“按堆賣”到“論個賣”,由于青島本地海蛎子産量有限,不僅青島市區的商販會去收購,還有很多海陽的商販前去收購。因此,過完年,正月初四以後,漁民們便會根據訂單情況陸續出海,保證足量海蛎子供應市場。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7

加工海蛎子

在漁民顧正祥的院子裡,包裹嚴實的漁家大媽們,舉着小斧子把長在一起的海蛎子彼此敲離,然後按照個頭大小進行分揀。然後用小刀扒開外殼,熟練地取出蛎肉,根據蛎肉的大小進行分類。顧正祥妻子告訴記者,根據大小,蛎肉的價格收購價會賣到15到25塊錢每斤,新鮮的海蛎子肉統一發走,這些漁家大媽每天的工錢在100到150塊之間,也是根據熟練程度來論工資。

開海蛎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嗎(霜晨曉月一扁舟)18

加工海蛎子

“還是不會加工,像人家那樣冷凍丸子,小餅類的,買回家半成品,直接下鍋就能吃,肯定銷路更廣啊,而我們這些漁家大媽,也隻能取個肉了,其他腦筋動不了了。”

(轉自半島 )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