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
更新时间:2024-09-28 13:26:52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1

教育孩子,我們不惜傾其所有。

但常常忘了好情緒和良好的家庭氛圍,才是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作者 | 煙花三月

今年9月份,女兒升入一年級。

因為沒有上過幼小銜接,所以她學拼音出現困難,對拼讀更是一頭霧水。

當我接到語文老師的信息,側面了解到孩子在班級裡的位置,一股焦灼之感油然而生。

晚飯後,我早早把女兒摁在書桌前,開始輔導她讀拼音。

每個音節我讀10遍,她讀20遍。

跟着我讀的時候,她讀得還不錯。可讓她自己讀時,她吞吞吐吐,沒有讀對一個。

我極力壓制怒火,又重複教,可她嘴上念着,眼睛卻看這瞅那。

看着她那漫不經心的樣子,我的火氣不打一處來。

我一拍桌子,怒吼道:

“你就是這麼學習的,活該你不會!

才上一年級就跟不上,你不嫌丢人啊!

今晚你讀不會,别想睡覺!”

在我的大吼聲中,女兒确實不敢再左看右看,邊低聲啜泣,邊繼續學。

學了兩個多小時,她終于能斷斷續續地自己讀下來了。

第二天,我有些忐忑地向語文老師詢問,女兒的拼讀是否有進步。

老師告訴我,輪到女兒拼讀時她一言不發,怎麼鼓勵就是不吱聲。

中午放學回家,我盤問她為什麼不出聲讀,她還是一個字不說。

我又朝她一頓咆哮,這次她沒有乖乖聽話,而是哭喊着:“我讨厭學拼音,讨厭上學,更讨厭媽媽!”

那天女兒“吃了秤砣,鐵了心”,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不喝水、不吃飯、也不去上學。

家人輪番上陣,都無濟于事。

我與女兒的關系也随之降至冰點,我不得不靜下心來思考究竟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直到在書中看到教育專家陳鶴琴說的一句話:

“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

我才幡然醒悟:

原來,“吼叫式”育兒看似立竿見影,其實是最無用的。

問題本身從來不會毀掉孩子,但父母的“吼叫”可以。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2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3

你越吼,孩子越笨

鄰居家的娜娜,就是在媽媽蔡阿姨的吼叫聲長大的。

娜娜畫畫不錯,但是學習上一點兒不靈光,尤其是數學,小學三年級就開始考不及格。

蔡阿姨沒少被老師找,為了能有更多時間輔導女兒,她從單位的中層領導崗位上退下來。

每次發現女兒走神,蔡阿姨都會怒吼一聲,常常把女兒吓一個機靈。

遇到講幾遍都聽不懂的題,蔡阿姨更是拍打着桌子,提高嗓門,嚷嚷着:

“你滿腦子漿糊嗎?講這麼多遍都聽不懂,我講給狗聽,狗都聽懂了!”

夏日的夜晚,我們在外面乘涼,蔡阿姨的吼叫聲不時飄出,顯得格外刺耳。

一整個夏天過去了,娜娜的成績不但沒有起色,反而退步了,蔡阿姨百思不得其解,隻是抱怨自己命不好,生了個榆木疙瘩腦袋的女兒。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精神病專科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認為,父母對孩子長期吼叫的确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人的大腦天生就喜歡寬松的、溫和的環境,大腦各部分相互協調,高效運轉,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識。

但是,如果大腦處在危險、緊張的環境中,它會本能地選擇逃避,各部分的功能都暫時性關閉,學習效果自然就會不盡人意。

父母偏執地認為,隻有在吼叫聲中,孩子才能把一顆心撲在學習上。

現實是,在父母的不斷吼叫中,孩子的大腦正一天天變笨。

所以,父母控制好情緒,戒掉吼叫,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寬容的學習環境,孩子才能收獲好的學習效果。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4

你越吼,孩子越自卑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

“人人生而自卑。但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走出了自卑,活出了自信。

有的孩子卻把自卑變成了人格底色。”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就是被自卑折磨一生的人,這與他父親的教育方式不無關系。

卡夫卡的父親脾氣暴躁,對孩子沒有耐心,為了讓兒子聽話,他總是用吼罵、恐吓的方式,“你不許回嘴”是他經常挂在嘴邊的話。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5

卡夫卡在《緻父親》一文中寫了這樣一段話:

“你沒有真正打過我,可是你的叫嚷聲、脹得通紅的臉、急匆匆解下褲子皮帶要打人的樣子,對我來說比真的打在身上更可怕。

這些都讓我感覺像絞刑,無比折磨人。”

在這種緊張、高壓的環境下,卡夫卡變得越來越憂郁、自卑。

在兩性關系上他自卑,所以三次訂婚,三次退婚,終生未娶。

在事業上他自卑,他這樣說:“巴爾紮克的手杖上寫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難’,我的手杖上則寫着‘一切困難粉碎了我’。”

對于嘔心瀝血完成的作品,他也沒有絲毫自信。

所以,去世前他寫信給摯友馬克斯并請求:“我遺物中所有的日記、手稿、信件、劄記等等......請勿閱讀并全部燒毀......”

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原生自卑”,它誕生于我們的孩童時期,主要是源于不當的家庭教育。

父母“吼叫式”育兒,就是孩子自卑的源頭。

“吼叫”從來不是教育,而是父母的情緒發洩,對孩子是一種“精神體罰”。

如果孩子長期遭受到吼叫,會形成對自我、對世界的扭曲感受,并會投下長期的心理陰影。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6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7

你越吼,孩子越叛逆

主持人王芳曾經采訪過一對母女。

媽媽聲淚俱下地控訴女兒有網瘾、早戀、和父母頂嘴,甚至動手,是個不折不扣的問題學生。

女兒卻始終面無表情,不接受,也不反駁,不說一句話。

王芳花費了不少心思,才讓女孩打開塵封的心門。

原來,媽媽在女兒身上寄予厚望,不允許她有任何行差踏錯,如有違反,媽媽便會劈頭蓋臉吼罵一頓,甚至狠狠打一頓。

有一次,女孩因為和同學聊天,比以往晚回家半個小時,媽媽就把她連吼帶罵加打收拾了一通。

媽媽從來不會跟她好好溝通,給她的教育就是語言暴力和體罰。

女孩恨恨地說:“現在我就是在報複她,她折磨我14年,我就報複她4年,然後我18歲了,我們兩不相欠。”

女孩的話稚嫩卻決絕,發人深省。

父母的吼叫,從來解決不了問題,隻會讓孩子心生厭煩。

幾乎所有叛逆的孩子背後,都站着遇事隻會吼叫、不會溝通的父母。

正如王芳所說:

“強勢、暴躁、情緒化、不善于溝通的父母容易碰上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反之,耐心、溫和、善于溝通的爸媽往往培養的孩子也會是溫和、溫暖、溫順的。”

所以,發現孩子有問題,盡量減少發火次數,嘗試用平和的态度去溝通,去化解,你會發現孩子的仇視減輕了,叛逆也消失了。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8

你越吼,親子關系越差

央視熱播劇《大考》中的一幕,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飯桌上,郭濤飾演的爸爸和高三的女兒探讨“網課對學生的影響”問題。

爸爸說,大山裡的貧困學生沒有好的上網課的條件,他們的學習會因物質條件達不到而變得困難重重。

女兒卻不以為意,随口就說:“掙錢方法那麼多,開個直播賣賣慘,反正賣慘肯定有人買單。”

爸爸一聽怒了,把桌子一拍,吼道:“胡說八道,你這是什麼價值觀!”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9

在爸爸的呵斥聲中,女兒一臉不悅,嘟囔着“爸爸小題大做”,返回自己的房間,開始和爸爸冷戰。

美國社會學家莫裡·斯特勞斯的一項研究表明:

凡是親子之間相處有問題的,90%的父母都曾經吼過孩子。

每個孩子内心深處,都渴望被父母溫柔以待。

被溫柔對待過的孩子,面對自己犯下的錯,會從深處反思,從根上改正。

但是,很多父母奉行“愛之深,責之切”的理念,無意中把孩子越推越遠,親子矛盾加劇,教育效果自然收效甚微。

為了避免陷入如此僵局,父母在糾正孩子的言行偏差時,平靜一些,和緩一些,孩子接受起來會更容易,也不會傷害親子關系分毫。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10

父母說話的音量

決定孩子未來的路

在網上看到作者@天明分享的一位鄰居媽媽“低聲育兒”的故事。

雪白的牆壁被孩子塗抹得亂七八糟,這位媽媽沒有動怒,更沒有斥責,而是對孩子說:

“挺不錯,但還差了點意思,畫在牆上的畫,要有專業的畫筆才好看,你先用蠟筆在本子練習好了,我就給你買專業的畫筆,到時随便你在牆上畫。”

孩子倔強地回應:“我不,你現在就給我買。”

媽媽依然沒發火,心平氣和地說:“買是可以,家裡的牆就這麼多,你想在牆上留下最好的畫還是不好看的?”

孩子沉默一下,乖乖拿着畫本來畫畫了。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處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父母的低聲教育,會讓孩子有深深的被理解、被接納之感,孩子自然會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導。

那些成績優秀、知節懂禮、陽光自信的孩子,沒有一個是在父母的吼叫中培養起來的。

善于用低聲的方式育兒,是孩子之幸,也是父母之幸。

我終于把自己的孩子吼成窩囊廢(我終于把女兒吼成了窩囊廢)11

《正面管教》中有句話:

“最極緻的教育,就是既不懲罰也不嬌縱孩子,在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把價值觀、社會技能、生活技能教給孩子。”

願為人父母的我們,控制好情緒,别讓随口而出的吼叫中傷孩子。

嘗試低聲育兒,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溫暖、寬松的家庭環境,讓他們自由、自在、自信地成長。

唯有如此,才能收獲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