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十,是我國阿昌族同胞的“阿露窩羅節”。
節日簡介
節日裡熱情好客的阿昌群衆身着豔麗的服飾,和着象腳鼓、芒鑼的節奏,唱起歌,跳起舞,伴着一聲聲響徹整個戶撒壩子的鞭炮聲,舞起青龍、白象,與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共享節日的快樂。
節日活動
選神樹
全寨男女老少要到山上選一棵标直的栗樹作為神樹,由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祭祀以後,才将該樹砍下,不能肩扛,而是用無數條繩子拴着樹身,由全體參加人員拖到寨子,逢溝過溝,逢坎過坎,一路上敲鑼打鼓,歡呼着迎接神樹進村。
建祭台
神樹到了寨中寬暢的祭祀場後,再将神樹立起來,圍着神樹搭建祭台,在樹上挂上大弓,安上太陽,披挂起鮮花綠葉,在祭祀台上繪滿阿昌服飾圖案。随着木刻水獺貓舉上神座,祭祀台宣告搭起。
祭祀
神靈附體的大活袍(巫師)将五谷茶酒和鮮花水果擺上祭壇後,他便揮舞起鷹尾大扇高聲頌經,傳唱遮帕麻遮米麻的創世史詩,贊頌人類始祖的大恩大德。接着獅子舞隊和大象舞隊,一齊參拜神座;向創世始祖緻敬。
跳舞
之後,全體村民身着節日盛裝,手持鮮花綠葉,蘸着清清泉水,圍着神座唱起則勒歌,跳起阿露窩樂舞,表示對祖先深深的謝意。随之,各種文藝活動依次展開,直至禮畢。
阿昌族簡介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人口約為4萬多人。主要分布于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民族語言為阿昌語。
民俗文化
由于受多元文化的影響,阿昌族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多種宗教并存的狀态。其中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漢傳佛教及道教。
阿昌族飲食以大米為主食,輔以面食,嗜食酸筍、酸 菜等食物,也喜食火燒豬肉。戶臘撒的“過手米線”、梁河的黃花粑粑及生片石姜等是較有特色的民族風味食品。
阿昌族多居住在壩區和半山區。村寨一般選擇在有陽光、水源充足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