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拍攝
“連襟(讀音lián jīn)”一詞,據說最早是出現在唐代詩人杜甫筆下的。他晚年寓居川東,結識了當地一位李姓老頭,兩人很合得來。後來杜甫要離開川東,寫了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詩,詩中“孤陋忝末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這幾句隻是形容彼此關系密切,還沒有後來所稱的姐妹們丈夫之間的那種關系。
據說,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在《容齋随筆》裡一句“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将“連襟”變成了姐妹丈夫的稱呼。清代太倉文人顧張思的一部俗語辭書著作-《土風錄》卷十六就有了“姊妹之夫曰連襟”更明确的意思了。
魯西南地區将“姐妹丈夫”也稱做“連襟”。但在山東其他地方,有将“連襟”稱作“兩喬”或者是“兩橋”的。據說“兩喬”來源于“三國演義”中的美女大喬小喬,兩人分别嫁給孫策和周瑜。有一些地方人常用“他們是連襟,娶的是二喬(同胞姐妹)”來介紹兩個男子,久而久之就簡稱“他們是二喬”了。如陽谷話是“兩喬兒”(連襟);郯城話較鄭重的說法是“兩喬”、較随便的說法是“兩來拽”。臨沂話的“連襟”也有不同說法,如蘭山區稱“兩喬”、“兩來襟”。臨沭縣稱“對脊梁”、“兩連襟”、沂南縣稱“兩來墜”、蒼山縣有五種說法-兩喬、兩來拽、對鼻子、對脊梁骨、一擔挑,說法更是多樣。
全國其他省市還有其他稱呼“連襟”的,如山西有稱為“擔子”、“挑川”、“挑擔”或“夜不停”的。廣西資源延東資源延東直話的“連襟”既可說“姊妹家”,又可說“兩姊呃”,“連襟”可說成“姊妹家”,這是用女性親屬詞來稱謂男性親屬詞,較為特别。
我也不知道真假。不管咋稱呼,我感覺姐妹之間關系好了,“連襟”的關系就好了,大家還是多重視親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