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東方高爾基”、偉大文學家、思想家的魯迅先生,不但文章出衆,而且人格完美,這離不開他家的好家風。
魯迅先生的母親是一個飽受痛苦磨難的女性。在魯迅童年時期,她屢遭打擊,31歲時,唯一的女兒端姑病死,使她精神受到重創;37歲時,丈夫一病不起;到她39歲時,丈夫亡故。一連串的不幸,加上當時社會黑暗,人情冷漠,世态炎涼,家境敗落,使她一時陷入悲痛之中。然而,這位堅強賢惠的女性,沒有被困難吓倒。眼前知書達理、懂事聰穎的小魯迅,為她點燃了一盞明燈,讓她看到了希望。她下定決心,要克服種種困難,好好培養小魯迅長大成人、出人頭地。她立下一條家規:用堅強抵禦軟弱,用笑臉抹去淚水,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絕不倒下。甯可自己少吃一餐飯,也不讓魯迅少念一天書。在那樣生活困苦的情況下,她忍饑挨餓,用長滿繭子的雙手去勞作,不但養活了母子,還讓魯迅早早地進入私塾學習。魯迅成名後,經常對人說“阿娘是苦過來的”。
魯迅在這樣的好家規的熏陶下,在這樣的好母親的感染下,從小就學會分擔母親的重擔,而且努力進取,學習成績突出,有鶴立雞群之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秉承母親的性格,心口如一,從不違心屈從别人,對母親百依百順,從不頂撞。魯迅深知母親的苦楚,更知母親的用心,深愛母親的善良勤勞,更深愛母親永不言敗的精神。母親的偉大形象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中,使他一生受用。
魯迅是個典型的孝子。他參加工作以後,首先在生活上給母親以關心和照顧,盡量使母親過得舒适和安樂。在北京工作時,特意把母親帶在身邊。為了不讓母親寂寞,工作再緊張,時間再緊,他每天空餘時間都要到母親房間與她聊天;出門之前,到母親面前打個招呼:“阿娘,我出去哉”!回來之後,也一定向母親說句:“阿娘,我回來哉”!還經常為母親買些她愛吃的小零食。
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魯迅在精神生活上對母親也是體貼入微,關心備至。他買了優秀繡像小說《西廂記》、《鏡花緣》等,供給老人閱讀,以滿足母親文化生活上的需求。魯迅的偉大,不但在其作品上可以看到,他的孝道也是後人學習的典範。所以許多人說:好家風造就一個大名人。
如今,不少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欲速則不達。我們既要改變“放任自流”,更要改變“填鴨式”和“棍拳教育”的方法,以身作則,以德立家、以德治家,為子女樹立一個好的家風,才是行之有效的辦法。開放進步的社會,必須要有良好的家風家教做奠基,它将影響孩子的終身。
來源:石化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