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淩晨,在韓國首爾市龍山區梨泰院洞一帶,救護人員在現場工作。 (新華社/紐西斯通訊社/圖)
“為了緬懷梨泰院踩踏事故的去世者,我之後很長時間都不敢過萬聖節了。”26歲的韓時河向《韓國時報》感歎。從大一開始,韓時河每年都會慶祝萬聖節。
2022年10月29日,近10萬人在首爾龍山區梨泰院地鐵站下車,他們試圖穿過漢密爾頓酒店旁的狹長小巷,擠進酒吧、餐廳和夜店。
很快,人群似多米諾骨牌一樣坍塌,引發了韓國近年來最嚴重的大型踩踏事故。據韓國政府統計,截至11月4日,萬聖節的梨泰院踩踏事故共導緻156人死亡,172人受傷,遇難者中還有來自14個國家的26名外國人。
韓國青年愛“洋節”
“俱樂部、酒吧等場所的解封,讓韓國民衆的出行熱情比往日更高。”首爾龍山區警察局在梨泰院踩踏事故後的一份新聞稿中解釋。
随着韓國全球化不斷深入,源自西方的萬聖節已成為韓國年輕人社交、狂歡的大型節日。
20世紀90年代的首爾,隻有梨泰院的幾家酒吧、夜店舉行萬聖節派對,這裡居住着大量的歐美人士。韓國媒體當時揶揄,穿着奇裝異服參加派對的人“很奇怪”,他們是“文化上的纨绔子弟”。
“從2012年起,參與萬聖節裝扮的韓國人似乎超過了外國人。2018年的萬聖節,梨泰院到處都是狂歡者,街頭十分擁擠。”網名為sawtiger的韓國攝影師在其博客文章中回憶。十年來,他用鏡頭記錄下梨泰院、弘益大學的韓國年輕人的萬聖節裝扮。
韓國流行文化中随處可見西方文化的身影。“去梨泰院過萬聖節”一直記在24歲的韓國女生金在正的心願清單上。高中時代,金在正經常在社交軟件上刷到年長的哥哥姐姐參加萬聖節聚會,她認為“萬聖節派對是屬于成年人的、看起來很酷的活動”。
萬聖節是跟朋友一起玩樂的日子,而聖誕節、情人節更适合與戀人待在一起。
“如果沒有愛人陪伴,你的聖誕節将是一個孤獨和悲慘的假期。”韓國女生金璐熙一邊挽着男友一邊說。
金璐熙計劃和男友在聖誕節去看一場音樂會,身邊的朋友則都打算在聖誕節的夜晚住酒店。
西方節日是狂歡,傳統節日重團圓
西方節日為何受到韓國年輕人追捧?《韓國時報》認為,一方面是韓國人英語教育的普及,另一方面是韓國年輕人對西方文化的天然向往。
“上世紀九十年代是外國人移民韓國或前往韓國工作的高峰期之一。這批外國人常以外語教師身份在韓國工作,他們在宣傳西方節日上起到重要作用。”韓國成均館大學社會學教授具正宇說。
剛剛成年的韓國年輕人屬于Z世代,他們出生于1995年至2005年之間,乘着西方文化的浪潮成長,将西方節日視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童年接觸過萬聖節文化的年輕人,成年後也會繼續慶祝它。”韓國慶熙大學英語文學教授李澤光認為。
曆史上,韓國的聖誕節很少被視作宗教節日,它往往是韓國人不可多得的“狂歡時間”。據大韓民國曆史博物館記載,該國自王朝時代便有着宵禁制度。進入現代以來,美軍在1945年韓國解放後以“維持治安和秩序”為由實施宵禁,這種夜間宵禁直至1982年才結束。
當時,韓國政府僅在春天的佛誕節、聖誕節和元旦取消宵禁。
韓國全北大學傳播學教授姜俊文研究了近幾十年間韓國聖誕節慶典報道。他發現,20世紀60年代以後聖誕節已經成為韓國年輕人的慶典。
“1964年,韓國希爾頓酒店的聖誕夜舞會門票,票價雖高,卻還是被搶售一空。酒店當晚的450個房間也被提前預定了。”一篇韓媒報道感歎聖誕節的熱鬧。
相較于洋節,韓國人在慶祝傳統節日時更在乎阖家團圓。在韓國農曆新年的第一天,一家人都會早起洗漱、穿上新衣。後輩會向前輩行大禮、問好,接受前輩的祝福,孩子拜年時還可以領到壓歲錢。
“端午節舉行江陵祭祀活動、吃艾蒿糕,秋夕節吃口感類似年糕的松餅、祭祖掃墓,而新年第一天要回本家(娘家)、喝年糕湯。”韓國慶熙大學在讀碩士匡海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韓國另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佛誕節更注重祈福。每年農曆四月初八的佛誕節是為紀念佛祖誕辰而設,它在2012年被韓國政府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産。
據《韓國時報》報道,韓國人慶祝佛誕節的方式較多,如在寺廟挂燈籠、禮拜佛教挂畫、吃免費齋飯,甚至為小佛像沐浴等。
“紅日子”背後消費主義興起
韓國現行法定公休日自1970年起實施,除開周末休息日,每年約有12天的節假日。法定公休日不光有春節、秋夕等傳統節日,三一節、顯忠節、制憲節等五個國慶節,連聖誕節也包括在内。
曆屆韓國總統選舉日、地方選舉日,政府也會臨時休假一天,以便選民投票。
“在韓國日曆上,法定公休日會被标為紅色,人們稱其為‘紅日子’。”匡海齊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春節和秋夕放假3天,其他公休日放假1天,平均每個月都有“紅日子”。如果遇到公休日與周末撞在一起,韓國政府會在工作日多放假1天,不設調休制度。
為了刺激後新冠疫情時代的節日消費,韓國政府也開始發行消費券、“制造”小長假。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2022年9月,韓國政府再次發放4790億韓元的代金券,公衆在購買商品時可享受10%的折扣。韓國文在寅政府也曾在2020年主動設立“三天小長假”,将8月15日的光複節延長為三天,以創造節日收入。
韓國企業對萬聖節、聖誕節等節日的宣傳更是如火如荼。每年11月起,經典聖誕之歌《聖誕節隻要你》(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總會從韓國街頭的咖啡廳、店鋪傳來,人們沉浸在告别舊歲的氣氛中。
在廣告促銷、商場打折等因素作用下,韓國社會的節日儀式感和氛圍感異常濃烈。
“大到大規模節日集會、團體派對,小到家庭外出吃飯、逛街。每逢節日,哪怕是60歲的韓國老年人也願意打扮漂亮,訂餐廳吃飯。”匡海齊說。
美國《福布斯雜志》評論稱,與歐美國家不同,韓國人的聖誕節更代表着對西方消費主義和富裕生活的向往。
“韓國企業已經将西方節日作為營銷策略的主要部分,它和韓國英語熱并肩,助推西方節日在韓國發展。”韓國慶熙大學英語文學教授李澤光說。
南方周末記者 顧月冰 南方周末實習生 何宇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