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健康
/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
更新时间:2025-02-20 22:32:31

21歲的小李因為大學畢業聚會,與舍友一起聚餐。在酒席上,小李因為不會喝酒,就玩起了一場瘋狂的遊戲。小李遂以水代酒,舍友沒喝一杯啤酒,他就喝一杯純淨水。直到最後,小李整整喝下了差不多十瓶礦泉水。最後,小李突然惡心、嘔吐、頭痛,被舍友們送到醫院。最後被診斷低鈉血症。

衆所周知,我們身體需要大量的水,才能保持健康,并保持身體機能。說到水,多少是太多了?我們是否知道喝太多水會使我們的身體處于危險之中,甚至很可能會緻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說一說關于水的知識。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1

為什麼喝水太多,也會中毒?

水中毒在臨床上也稱之為低鈉血症。它在臨床上并不常見,而且一般人每天喝水也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是,當我們攝入大量水,所有多餘的液體無處可去,所以它倒流并進入血液。一旦它進入血液,它就會傳播到我們身體的每個部分。然而,最危險的部分是我們的大腦。當它進入大腦時,會引起水腫。

此外,我們的身體有電解質,負責保持身體的細胞電離。當水淹沒這些細胞時,我們體内的電解質平衡會變得不穩定。相信大家都見過能恢複鉀、鈉和鎂的運動飲料,這些都是我們身體重要電解質的一部分,是身體正常運作所必需的。然而,運動飲料大多是由水制成的,所以雖然它們可以幫助一些電解質,但它們也會導緻水中毒。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2

身體出現4個症狀,說明水喝多了

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又怎麼知道自己喝的水是否超過安全值?是否有自己可以識别出的症狀,表明自己所喝的水已經超過每日的需求量?以下是最常見的喝水太多的症狀,大家千萬要擔心。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3

1、無色尿液

我們的尿液應該有一些顔色,一般呈現淡黃色。但是,當我們的尿液沒有顔色時,呈現無色透明時,我們就一定要注意是不是水喝得太多了。如果我們喝了十杯以上的水,并且尿液清澈,一定要注意。此外,一般人每天應該小便6-8次左右。每天排尿10次以上,很有可能會導緻電解質失衡。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4

2、頭痛

大多數人在飲用大量的水之後,出現頭痛,便以為是身體出現了問題,從而尋求非處方藥物治療。實際上,大多數人并不知道頭痛也有可能是脫水的征兆。 如果我們頭痛欲裂,并且喝了很多水,這可能意味着脫水了。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5

3、手、腳、腿腫脹

大量的水會導緻我們體内的細胞膨脹,我們不僅會看到手腳腫脹,還會看到它們由于循環障礙而變成不同的顔色。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6

4、 肌肉無力

當體内電解質失衡時,會導緻抽筋和肌肉痙攣等情況。嚴重時,有人還會出現惡心和嘔吐、瞳孔散大。我們計算心率,可以看出心動過緩或心率減慢。另一方面,當我們的身體因水超負荷時,腎髒必須加班、加點地勞動,以排出多餘的水分。此時,腎髒的工作量超出其應有的水平,都會導緻我們感到疲勞。

4種人群最容易喝水過多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7

每天喝幾瓶水,您喝的水量不會超過您的系統可以處理的水量。然而,真正的威脅出現在您鍛煉或從事導緻您大喘氣以補充水分的勞動密集型工作時。你處理水中毒的機會很少,盡管它确實發生了。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喝太多水會變成現實。

1. 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

很可能大家并不知道,在臨床上有一種心理健康狀況,會使得我們感到被迫喝水?心因性煩渴是一種精神疾病,在這種疾病中,我們會渴望給身體補充水分,但似乎無法獲得足夠的水分。與此同時,心因性煩渴還伴随着其他精神疾病,比如雙相情感障礙和精神分裂症。2、運動員,尤其是跑步者

雖然任何運動員都可能因攝入水而陶醉,但跑步者一般更容易經曆這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過多的水分會稀釋電解質,而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症。在一項研究中顯示,超過13%的跑步運動員曾經患有水中毒。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8

3、過度勞動的工人

在很多情況下,過度勞動會讓我們出汗增多,并試圖補充體内流失的水分。然而,當我們仍然感到口渴時,我們就很難衡量自己消耗了多少水分,并做出正确的補充。比如在炎熱的夏天做屋頂工作的人面臨着巨大的風險,特别是如果他們不監控自己的攝入量,就很容易出現水中毒。對于過度勞動的工人來說,喝水是必不可少的,但保持電解質平衡也很重要。

4、嬰兒

嬰兒面臨風險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他們的體重指數低。低鈉血症一般見于一歲以下的嬰兒。當幼兒攝入與其體重相比大量的水時,會使他們的鈉儲存失去平衡,從而導緻脫水狀态。

喝水做好這幾點更安全

衆所周知,水可以為身體提供順利運作所需的水分,以促進我們積極思考、平衡新陳代謝、保護身體免受疾病等。但是很多人一天沒有得到足夠多的水,很容易導緻脫水。另一方面,我們每天喝太多的水,又容易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症,從而危害我們的健康。在現實生活中,“多喝水”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般來說,喝水做好以下4點相對會更安全。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9

1、确定一天喝多少水

弄清楚一天需要多少水,以及何時可以喝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建議是每天2升水,或大約八杯,但這可能因人而異。假如我們的目标應該是2升,那麼我們一定要每天都做到。此外, 在生活之中可能影響我們需要飲用的水量的因素有氣候、飲食、疾病等,我們一定要聆聽自己的身體,并遵循其需求。

2、養成習慣,讓喝水成為常規

習慣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東西。它們可以塑造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以幾乎自然的方式做着對身體健康的事情。因此,将喝水作為日常活動,是确保自己喝足水的最有效方法。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時刻注意,比如可以設置鬧鐘、瓶子上做标記等等。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10

3、改變喝水的方式

很多人總是不喜歡喝水,但又害怕不喝水會影響自己的健康。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改變自己喝水的方式,讓自己攝入充足的水分。在我們沒有脫水的情況下想要喝水,可能具有挑戰性,特别是如果我們不習慣的話,就一定要學會啜飲,每次100-200ml。最好使用一個具有刻度的玻璃杯,這樣更利于我們計算自己一天所攝入的飲水量。

喝水喝多了中毒有什麼症狀(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要小心)11

4、确保水質良好且幹淨

如果我們對水的味道感到奇怪,我們可以購買過濾器,或者選擇帶有過濾器的瓶子。過濾器可以幫助改善水的味道,甚至更好喝。這是因為過濾器的篩網有助于從液體中去除各種不需要的成分,使水盡可能清澈純淨。更為重要的是,過濾水的水質良好且幹淨,而且我們不必擔心受到水質污染。事實上,以這種方式清潔過的飲用水實際上可以降低患病風險。

總而言之,很少有人知道喝水比身體需要的多。當我們參加體育運動或在戶外工作時,喝更多的水來補充身體水分似乎很自然。雖然從理論上講,這是必須的。但是,我們必須記住,我們喝水太多擾亂的微妙電解質平衡。隻要我們喝了适合你的體重和身高的推薦水攝入量,我們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2021生機大會#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推荐阅读
乳腺癌預後看分期還是分型
乳腺癌預後看分期還是分型
各位粉絲大家好,很久沒有更新文章了,感謝大家沒有取關我,留我繼續在關注欄。這段時間比較忙,本周收了很多初診病人其中有5位阿姨不幸确診乳腺癌(3人罹患浸潤性導管癌、2位阿姨罹患導管原位癌)。阿姨們十分焦慮,她們咨詢我的問題主要是治療費用、乳腺...
2025-02-20
減肥期間如何吃才能瘦下來
減肥期間如何吃才能瘦下來
原創内容,擅自搬運者必究!減肥這件事有多難?對于很多胖子來說,發胖是很容易的,想要瘦下來卻很難。因為減肥需要控制食欲,遠離美食,還需要邁開腿動起來,提升身體的熱量輸出,這樣才能促進體脂率的下降。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會中途放棄,無法堅持下來...
2025-02-20
得了灰指甲怎麼自己處理
得了灰指甲怎麼自己處理
灰指甲是甲癬的俗稱,是由皮癬菌、酵母菌及非皮癬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甲真菌病是皮膚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一種治療相對麻煩的的疾病。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比較低,或指甲有外傷、容易出汗、長時間穿着緊密鞋襪的人,都是甲真菌病的潛在易發...
2025-02-20
洗牙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洗牙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洗牙需要注意哪些事項?現在很多地方都在提倡人們每年至少1-2次洗牙,認為洗牙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口腔疾病和問題但是有一部分人由于對洗牙不甚了解,産生了諸多誤會,覺得洗牙沒有必要那麼洗牙究竟有沒有必要?洗牙可以解決哪些問題呢?,我來為大家講解一...
2025-02-20
b型血和什麼血型能生出a型和o型血
b型血和什麼血型能生出a型和o型血
你屬于A型、B型、O型裡的哪種血型?我們都知道若輸入與自身不匹配的血型,身體會出現排異反應,但是多數人不知道不同的血型,患上的疾病也會不同。A型血易患疾病如下腦梗死:A型血的人擁有較強的忍耐力,因此從側面可以反映出在面對困難時的抗壓能力更高...
2025-02-20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