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在全面推進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的各項戰略,比如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振興等政策,就是不斷縮小東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的經濟差距。中部地區處于我國東南西北的過渡地帶,對于承接産業梯次轉移,帶動西部地區大開發具有重要的區位優勢。
中部地區從最北部的山西,一直到最南端的湖南,東邊還有安徽,共有6個省份構成,其中位于我國版圖最中間的應該是湖北省。湖北一直号稱九省通衢,是東西交通、南北互通的交通樞紐,因此湖北一直在我國的發展格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湖北這幾年的發展重點一直集中在“一主二副”3個中心城市上,即武漢、襄陽、宜昌。在湖北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将繼續堅定不移地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同時繼續提升襄陽和宜昌的城市能級。
湖北發展中心城市的目的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支持個别城市做大做強,其餘城市繼續默默無聞嗎?顯然不是的!湖北十四五提法已經從“一主兩副”變化為“一主兩翼”,其實質區别就是中心城市做大了,需要帶動、引領、輻射周邊區域發展。
在湖北城市格局中,縣級也是重要的載體,因為縣城是數量最多的城市。雖然縣城的規模都不大,但是縣城是承接農村、鄉鎮人口向城市轉移的第一站。
在湖北十四五城鎮化方案中,提出除了要建設9個超大、大城市外,還将支持建設10個中等城市、56個小城市。地級市可以介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之間,而縣城也可以介于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之間,這都要取決于自身的實力。
在湖北提出的10個中等城市中,除了鄂州、鹹甯、随州、恩施4個市州,還有6個縣市上榜,我們稱之為縣級中等城市。其實中等城市不分縣級和地級,評判的标準隻有一個,那就是城區人口超過50萬。為什麼又要冠名縣級中等城市呢?因為這不是每個縣市都能夠做大的,是其中的佼佼者,是實力可以與地市比肩的縣或者縣級市才能實現的。
湖北支持的6個縣級中等城市的具體名單為:仙桃、潛江、天門、大冶、棗陽、漢川。
從這6個入選的縣市來看,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的特點:
第一、經濟總量高,是湖北縣域經濟的領頭羊。以2020年GDP為準,最高的仙桃市為827億,最低的天門617億。
第二、人口基數大,都是湖北的人口大縣。按照最新的常住人口測算,最少的棗陽市也有88萬人,最多的天門則有115萬人。
下面再來分析一下這些縣市不同的地方。從所屬地域來看,仙桃、潛江、天門是湖北的三個省直管市,但都是1994年從原荊州地區拆分出來的。
就拿仙桃來說,長期占據湖北縣域經濟領頭羊的位置,而且仙桃也是一個國有企業、大工業匮乏的縣市,依靠着民營企業、鄉鎮工業走出了一條浙江縣域經濟發展之路。當然仙桃也是有地理優勢的,那就是緊挨武漢。同樣有此優勢的還有漢川市。
潛江是一個靠着石油産業起家的城市,但是随着資源的枯竭,潛江早些年發展一度陷入困境。但是潛江的創新精神還是值得很多縣市學習的,除了引進新産業,改變工業結構外。潛江還打造了湖北知名農産品品牌“潛江小龍蝦”,并用網紅的理念,将這一産業做成了全市的支柱産業之一。
天門曆來就是一個人口大市,工業實力比仙桃和要略弱。但是人口優勢就是最大的發展紅利,這幾年天門人口淨流出的現象比較嚴重。常住人口上已經比仙桃領先不了多少了,如何留住人口是天門建設中等城市的關鍵。
大冶也不必說,是湖北的工業強市。大冶曾經想設區的,但是未能成功,不過現在的大冶實際上已經開始和黃石融城發展了。
棗陽屬于襄陽市,曆來就是鄂北的強市,再加上人口優勢,才被湖北重點扶持。
其實在湖北的縣域經濟中,還有2個地市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宜昌和荊門。
宜昌是湖北的副中心,經濟總量在全省第三。宜昌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除了三峽工程的拖動效應外,跟宜昌的縣域經濟也息息相關。宜昌東部的三個縣市,宜都市的GDP為643億、枝江564億、當陽493億。從總量上看,宜都是湖北排名前十的縣市,也是全國百強市之一。宜都為何未被列入中等城市建設名單呢?主要是宜都的人口總量不高,常住人口不到40萬人,全部納入城區也無法建成中等城市。
荊門也是湖北的工業強市,下屬的縣市中鐘祥的實力很強。鐘祥去年的GDP為526億,全市常住人口也有近87萬,實力隻比棗陽略差一點,落選中等城市建設名單,還是有點遺憾的。
這6個入選的城市,下一步肯定會在城市建設、産業發展方面得到扶持,也将會得到比其他縣市更大的發展機遇,也将為湖北的城市化進程做出自己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