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
颉造字
軒轅黃帝是中國遠古時期的部落聯盟首領,是中華文明承前啟後的先祖,被後世尊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黃帝的功績有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産,創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
倉颉,原姓侯岡,名颉,号史皇氏,陝西省白水縣楊武村鳥羽山人。倉颉享年110歲,為軒轅黃帝左史官,我國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創人,中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堪稱“人文始祖”。黃帝感他功績過人,賜以“倉”姓,意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倉颉造字功德感天,天帝賜給人間一場谷子雨,以慰聖功。這就是農曆中“谷雨”節氣的由來,也就是史料中所記載的“天雨粟,鬼夜哭。”“天雨粟,鬼夜哭”是什麼意思?就是“驚天泣地”。意即,倉颉造字是一件“驚天泣地”的事情。
衛恒《四體書勢》雲:“昔在黃帝,創制造物。有沮誦、倉颉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睹鳥迹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夫指事者,在上為上,在下為下。象形者,日滿月虧,象其形也。形聲者,以類為形,配以聲也。會意者,止戈為武,人言為信是也。轉注者,以老為壽考也。假借者,數言同字,其聲雖異,文意一也。”蔡邕《篆勢》雲:“字畫之始,因于鳥迹。倉颉循聖,作則制文。體有六篆,要妙入神。”崔瑷《草勢》雲:“書契之興,始自颉皇;寫彼鳥迹,以定文章。爰暨末葉,典籍彌繁。”
唐代書法大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從書法藝術發展的角度,對中國文字的發展做了一個總結:“六文之作,肈自軒轅。八體之興,始于嬴政。其來尚矣,厥用斯弘。”意思是:文字的産生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的軒轅黃帝時期,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颉創造了文字。創造文字時采用了六種造字方式,史稱“六文”。文字在長期的書寫使用過程中,通過演變形成了多種不同的書體。秦始皇帝統一中國後統一了文字,同時對當時的通行書體進行了規範,确定了八種書體,史稱“八體”。孫過庭不僅對倉颉造字和秦始皇帝“書同文字”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還提出了認識中國文字的一個重要觀點:“厥用斯弘”。“厥用斯弘”的意思是:文字的生命在于一個“用”字,有用、大用,則宏揚興盛,無用、不用,則衰敗淘汰。“厥用斯弘” 就是中國文字發展的基本規律。
文字的産生由來已久,中華民族的先民以其聰明智慧,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獨有的象形文字。“結繩記事”雖說不是文字,但他和文字關系密切,屬文字之前身。“刻符”是文字的初期,倉颉是中國文字的集大成者,“倉颉篇”是中國文字史上第一部字書。“六文之作”,标志着“結繩記事”時代的結束,中國文字的成熟。“倉颉造字”,是中國文字史上第一次文字重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