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菜
三年前,緊接高考後一天播出的《少年派》憑借其“仿佛在家中裝了攝像頭”的真實度,讓廣大剛剛脫離“高考苦海”的學子們及其家庭開啟了對三年高考曆程的重溫之路,也讓當時的《少年派》在同年一衆“家庭劇”中脫穎而出。
時隔三年,續集《少年派2》近乎以原班人馬的姿态,如期奔赴同觀衆的“三年之約”,空降播出,開播至今平台播放量10億 。是什麼給予了《少年派2》作為續集的底氣和播出效果?
《少年派2》的主創團隊一緻認為“底氣來自劇集同觀衆的‘雙向奔赴’。”
《少年派》播出期間,關注到觀衆對于續集的呼聲伊始,創作團隊便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續集《少年派2》的創作和籌備工作。
任雙有不否認是前作的大獲成功讓《少年派2》的籌備和播出效果水到渠成,而這份助力是雙向的,“不僅觀衆,我們制片方包括導演、主演在内的參與這個項目的所有人都對這一IP心懷熱愛,《少年派2》原班陣容重新聚齊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少年派2》延續了第一部的人物關系和叙事環境,卻又講述了幾乎完全是另一種風貌的成長故事,作為一部如此“大膽”的續集,《少年派2》的底氣不止來源于觀衆的期待,它對少年們的“入世生活”展開真實描摹,觀衆亦能看到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之愛是如何相互勾連作用的。如果說第一部講述的是少年意氣朝氣蓬勃,那麼第二部更像是落在了對半熟少年們關鍵成長期的縱深思考探索之中,故事有笑有淚有反思,而主題立意亦是發光的,即少年之心永遠不缺勇與力。
以“互補的成長境遇”,
傳遞生活流青春劇的人文關懷
《少年派》的兩部作品都選擇了以四個原生家庭成長出來的四個孩子的視角,反映原生家庭和成長環境存在的問題的同時,以四個人在生長環境和成長經曆互補呈現,給出在社會立足時的最佳解決方案,由此達成人文關懷。而對于少年人的青春的描述絕對不能成為這部青春題材劇集單一關注的點,必須要在更大的背景下揭示和展示“00後”成長的環境和土壤。
從生長環境看,林妙妙和江天昊兩人均成長在一個雖然有時“血脈壓制”略強但總體有愛的家庭,因此内心安全感的建構給予了他們步入社會時極強的适應能力和自信心。而錢三一的陰郁反常和鄧小琪光鮮亮麗外表背後的敏感脆弱也符合他們本身來自原生家庭賦予的成長背景。
可見劇集在對内容的打磨上,讓四人彼此之間的性格達到了互補的關系狀态,這種鮮明的反差也讓“四小隻”的交好有迹可循。
在主創團隊看來,貫穿林妙妙性格始終的标簽是“鬼馬”,林妙妙盡管随時面臨被“打入谷底”的風險,但她依然沒有失去對未來的展望;而“放飛自我”的鬼馬性格雖然讓她在從小到大過程中導緻了她學習上的“思維跳躍”知識“不成體系”,但卻為她選擇自媒體行業所需要具備的突發奇想創意點的行業屬性加碼。
而錢三一的個人經曆同樣具備連續性,當“别人家的孩子”在真正進入周遭全是精英的科學研究院時,未必承受得住來自對個人能力和努力的多方面的長期否定,是非常貼合現實的人物曲線。劇集内容以此為出發點,有助于家庭和社會層面意識到培養孩子正确的學習、職業、生活觀的重要性。
任雙有介紹主創對于劇集的希望,“我們希望劇集裡表達的都不隻是套路化的發糖,雖然觀衆呼聲很高,但之所以沒有讓林妙妙和錢三一在第二部伊始就戀愛ing,也是因為主創們希望林妙妙能自然而然在這方面同錢三一互為鏡像,成為了那個能夠在他内心瀕臨崩潰邊緣時救贖他的人。
江天昊家中破産,原本“富二代”生活就此終結,但其父母做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彼此扶持共渡難關,一家人在江天昊的主張下将“天昊小廚”經營得風生水起;鄧小琪有着對表演的一腔熱血卻因為專業能力屢遭失敗,和江天昊在創業路上“屢敗屢戰但愈挫愈勇”不同,她時常因為旁人的評價對自我産生懷疑,在任雙有看來,這兩位少年同樣具備對照性,“演員是一個越做到最後越會發現異常艱難的職業,既要内心堅強又要特别敏感,不敏感便捕捉不到情緒點,不堅強便不可能站到台上,經常會造成像錢三一一樣的狀态。”
這讓個人與環境的矛盾就此凸顯。而林妙妙和錢三一的出現,恰好讓他們四人在面臨需要在社會立足的階段,有一個穩固的四角互補的關系。
總制片人任雙有在《少年派》和續集《少年派2》之間的聯系方面表示“首先第二部的人物關系沒有變化,便不可能自成一‘派’,但續集中的人物和故事也是能獨立起來去看的。很多觀衆其實并沒有看過第一部,我們希望他們能夠看懂第二部。”這更加考驗劇集對于人設的塑造。畢竟群像不意味着“符号化”的個體,依然要以是否能夠通過個人意識,産生自發的行動作為主體的衡量标準。
以“成長”為主題,
實現以家庭單位為勾連的雙向飛躍
《少年派》同《少年派2》從形式上共同反映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四個主人公由第一部中的家庭、學校的兩點一線,在第二部中變成了家庭、工作單位、四小隻的人際往來的三點一線。而随着這一空間上的巨大變化,為主人公帶來的不僅是人生階段的變化,更意味着他們徹底,也必須成長為“社會責任的承擔者”。
總制片人任雙有希望通過這部劇去讓社會更加了解到年輕群體真實而具體的面貌。“四小隻的每一個人都很要強,不管原來是什麼樣的性格和狀态,步入社會以後都在很努力地去做一些事情,而并不是所謂的躺平擺爛。他們尋找支點的過程中會面臨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和不和諧因素,但四小隻還是很積極的,出發點是積極解決問題的心态,雖然因為年輕經驗不足會碰壁,但也會得到家長的鼓勵、社會的關懷、領導同事的幫助,這個過程一定是多姿多彩的。我認為他們反而很能代表當下這一代年輕人。”
如劇中所展現的,《少年派》中的四小隻追求個性、興趣至上、擁護新鮮事物、主體意識極強,而“一腔熱血”的确能夠維持夢想的保鮮期,但“學會承擔”更是每一個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在此過程中,家長們面臨的課題則是“學會放手”和“面臨中年危機時,如何在兼顧家庭的同時,把握好自身甚至成為更好的自己”。
任雙有認為《少年派2》想要呈現的價值觀很簡單也很純粹,它能夠讓初入社會的年輕群體感同身受,也能讓父母們看到自己、産生思考,“不能否認的是,我們都會覺得父母對自己的影響很大,但更重要的是要聽從自己内心的聲音,這其實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以江天昊這一形象的塑造為例,當下年輕人如何為自己的夢想買單這一議題一直備熱議,任雙有對以江天昊為代表的年輕創業群體表示肯定,“這種人其實是社會上最缺的一類人,我一直在失敗,但我一直在戰鬥,總有一天我會拼搏成功,”但劇集本身引導着人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大學生到底應不應該創業?”“你的現有經驗和閱曆是否能夠支撐和掌控并承擔你的創業藍圖?”
江天昊這一形象能夠讓創業的年輕人從他身上獲得激勵,同時引發對于個體現狀的反思,這便是人文關懷的另一層的集中體現。
“成長”的主題在《少年派2》中依舊貫穿全劇。第一部中林妙妙與父母之間的激烈讨論與商議針對接送、分班、住宿包括早戀等問題,而這些事情的最終結果也都秉承着合理溝通、彼此尊重的原則。即便是強勢的媽媽王勝男,最後也選擇以對話的形式,尋求與女兒之間的和平共識。
但在《少年派2》中,以林大為、王勝男為代表的應屆生家長面臨的是全新的問題:“應屆生就業問題”“體制内更穩妥”“就業還是考研”“什麼樣的工作适合你”以及更為尖銳的現實是,孩子已經是個有自我認知和未來規劃的成年人,并且需要獨立思考空間的成年人。因此,“脫離家長掌控”這件事情是劇中的孩子們一直在做的事情,包括在高中階段時,于寄宿學校就讀,步入社會後林妙妙在出租屋内獨自生活,皆回應着年輕人想要獨自承擔生活的主體意識的突顯。
中年父母同時面臨着社會大環境也并不友好,“中年失業”“更年期”“二胎家庭”的不易等交織在一切彙集成了一種被時代浪潮“淹沒”的身心俱疲之感,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依然活得自洽,處理好同子女的關系是《少年派2》中父母們修煉的課題。
而最終,四小隻會同父母達成如何的溝通、相處模式,《少年派2》的故事又會流向何處、引發什麼新的啟發,最終都将回歸孩子同父母的“雙向成長”這一主題。
對于圈層受衆的對标,
最好的定義便是“以内容定義”
而看向劇集立意之外,任雙有提到,《少年派2》在籌備階段有不少艱難,内容創作上的困境是“四小隻已經分開了之後就沒辦法聚在一起,我們就沒法寫這個東西”。的确,想要延續第一部四小隻之間“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人物關系,必然要謹慎把握第一部完播與時隔三年續集播出這兩個時空狀态之間的跨度。
在這一層面的突破點在于,劇中主人公的人生階段同劇外觀衆恰到好處的“同步”。
任雙有表示,“續集《少年派2》距離第一部的播出間隔三年,而續集一開篇便講述了四小隻從校園跨入社會,這一段内容恰好能夠對應這一時間跨度上。”
從觀劇群體來看,當年《少年派》播出時剛剛結束高考的學子們,時隔三年也恰好或即将面臨着這一人生階段。而再看劇中内容所涉及到的,包括就業問題、人際交往、職場議題、家庭關系,也正是廣泛的來自社會,包括人生成長曆程中的共性話題,“看過《少年派》的朋友,他們随着年齡增長也将切身面臨種種這些問題,如果我們電視劇裡塑造出來的人物經曆都是一帆風順,那反而不夠真實。”
作為總制片人,任雙有明确意識到,唯有深刻的共鳴和共情,才能從心理上貼近社會。
“共情是我們當初做這樣一個系列作品的初衷,從大家的生活出發,深入大衆的日常生活,由此拉近與觀衆的距離,從而成為觀衆的‘嘴替’”,滿足當下快節奏、強壓力生活之下大衆的表達欲,并且盡可能的把生活中的溫暖放大,為大家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足以洞見,“這的确是一場養成式觀劇體驗,是劇中人同觀衆的陪伴與成長。”
當下的劇集市場,貳零壹陸在是否需要前置做好劇集的對标圈層這一方面的考慮自有主張。“我對這種所謂圈層的概念其實不是特别認可,在無論是什麼樣的題材和類型,我們都會把重點放在‘深耕生活’上,我們更想直觀地反映一些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現實主義以真實為基,配以溫暖人心、啟迪人生的正面力量,無法照搬生活更不能局限于現實,呈現對生活進行一種靜止的表達——隻見困難而不開創解決之法,創作者需要具備觀察生活的敏銳度,分析生活的理性和睿智,對于生活本質的認同和對未來生活的希冀。這既是現實主義題材最本真的魅力,也是《少年派》系列IP劇集老少皆宜,無心插柳卻反響不俗的成因,正如任雙有所說,“很多人看完片子之後說,這裡面的情感很幹淨,看完都想談戀愛了!這可能就是‘非工業糖精’的魅力。所以,劇集可能會高于生活、會更美好一點,但它不會失真,反而非常自然,這一定是我們觀衆向往的東西。”
影視行業的寒冬,實則是疫情帶給人們心靈上寒冬的外在體現,“疫情對于我們而言确實是現實存在卻不得不去面對的困難,希望影視行業能夠挺過寒冬,更燦爛地走下去,而作為創作者,隻要深耕生活和内容,隻要把作品做好,那麼還是有很厚的外套來穿的。畢竟,好的内容始終會得到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