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十五,是每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稱之為“元宵節”,民間又稱之為“上元節”。元宵節起源于古代時期的“燃燈祈福”活動,在正月十五這天,人們要挂彩燈、賞花燈、猜燈謎,民間元宵節比春節還要熱鬧,大街小巷都挂起五彩缤紛的花燈,們走上街頭,賞燈、猜燈謎,十分熱鬧。由于元宵節的慶祝活動都是與“燈”相關,所以正月十五又稱之為“燈節”。
元宵節除了許多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傳統的美食,大多數人們都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其實除了湯圓,還有很多美食,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俗。下面分享12種元宵節的傳統美食,南北各有不同,寓意吉祥圓滿,平安順遂,來看看你們那裡吃哪一種。
一、湯圓
湯圓是元宵節必備的傳統食物之一,它圓潤軟糯的外皮裡面裹着香甜的餡料,吃起來香甜軟糯。由于湯圓的外表十分圓潤,人們在新年和元宵節這種舉家團圓的節日裡,都會煮湯圓吃,寓意團團圓圓,圓滿吉祥。湯圓的餡料有很多,常見的有黑芝麻餡、花生餡、豆沙餡、水果餡等等。
二、元宵
元宵在過去的時候與湯圓區别不大,但是随着南北地區人們飲食習慣的不同,現在發展為“南湯圓北元宵”,元宵與湯圓差不多,都是糯米制成的,但是區别在于,湯圓是把糯米粉和成面團,直接包裹的餡料。而元宵則是把餡料先制作好,放進糯米粉中,一層一層滾出來的,所以湯圓吃起來更加軟糯,元宵則更有嚼勁。
三、油茶
民間流傳一句歌謠“十五打油茶,十六捏扁食”,有的地區則有正月十五吃油茶的習俗。油茶又叫作“油面”,主要是用油、糖和面粉制作而成,炒好的油茶用開水沖一下就可以喝了,吃起來香香甜甜,冬天吃尤其暖胃。油茶做法很簡單,就是把油倒入鍋裡,放入面粉邊攪邊加熱,直到面粉被炒至淺褐色,香味也被炒出來了,一般炒油茶會配上白芝麻或者花生,吃的時候拌上白糖,又香又甜。
四、生菜
正月十五吃生菜是廣東地區的習俗,生菜與“生财”同音,在很多喜慶吉祥的節日,廣東地區都會擺上或者吃一些生菜,希望新的一年能夠财源廣進。
五、棗糕
豫西一帶在正月十五有吃棗糕的習俗,棗糕是用紅棗、雞蛋和面粉制成,吃上去香甜綿軟,棗香濃郁。棗糕有補血養顔的作用,同時棗還有吉祥的寓意,希望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六、油錘
油錘類似于油炸湯圓,是唐代時期元宵節的美食。唐朝鄭望之《膳夫錄》中記載:“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是把糯米粉中加入适量熱水,和成柔軟有韌性的面團,然後包裹上豆沙、棗泥或者黑芝麻等餡料,然後包緊團圓,放入沸水中煮熟,然後過涼水,晾涼之後裹上一層幹澱粉,在上面紮一個小孔,然後入油鍋炸至金黃就可以了。
七、餃子
北方有“十五扁、十六圓”的飲食傳統,也就是在正月十五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是北方的傳統美食,北方人逢年過節都要吃餃子。餃子外形類似元寶,有“招财進寶”的寓意,民間常說“好吃不如餃子”,可見餃子在北方人心目中的地位。
八、年糕
很多南方地區有元宵節吃年糕的習俗,年糕是用糯米或者糯米粉制成的糕點,吃起來口感軟糯,年糕與“年高”同音,人們希望吃了年糕,新的一年能節節高升。
九、豆面團
元宵節很多地方有吃“豆面團”的習俗,豆面團與元宵和湯圓類似,把糯米澱粉和成面團之後,上鍋蒸熟,然後分割成小面團,還可以包裹上各種熟的餡料,放到熟的黃豆粉中裹上一圈就可以吃了。
十、饅頭、麥餅
浙江一帶有正月十五吃饅頭或者麥餅的習俗,饅頭和麥餅是用面粉加上酵母發酵而成,有“發”的寓意。饅頭和麥餅都是圓潤的外形,與湯圓的寓意類似,希望新的一年能夠圓滿吉祥。
十一、糟羹
台州一帶有正月十四鬧元宵的習俗。人們在正月十四鬧元宵之後,都要吃糟羹。糟羹有鹹甜之分,鹹羹是以肉、筍、蝦皮、豆幹、菌類等全部切成顆粒狀,然後入油鍋炒熟,再加水燒開,加入米粉糊攪成糊狀。甜羹是用紅棗、枸杞、葡萄幹、核桃、花生、酒釀、紅糖等,加入水澱粉調成糊狀,吃起來甜甜蜜蜜。
十二、面條
很多地區有正月十五吃面條的習俗,民間傳統是“上燈圓子、落燈面”,但是很多地方有在上元節吃面的習俗,面條做法較多,健胃容易消化,很多地方常年以面條為主食,所以逢年過節也是要吃面的。面條有順順溜溜,長長久久的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