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丢三落四如何講?叛徒、反骨仔,粵語會叫二五仔先講下,反骨仔,大家熟讀三國演義應該就清楚,來源于諸葛亮見魏延時所說的一句話:“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粵語丢三落四如何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粵語丢三落四如何講
叛徒、反骨仔,粵語會叫二五仔。先講下,反骨仔,大家熟讀三國演義應該就清楚,來源于諸葛亮見魏延時所說的一句話:“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而何解又叫二五仔呢?網上流傳最多嘅一種講法,系清朝康雍年間,少林寺與天地會有着不尋常關系,于是為了剿滅天地會,朝廷派兵攻打少林,并收買了少林寺裡面武功排名第七的馬甯兒做内應,最後火燒少林寺。馬甯兒排行第七,所以稱為二五仔。其實爾個隻系自圓其說嘅講法。就算馬甯兒在當時很有代表性,真系排第七,但為何唔叫一六仔、三四仔?而且數字相連一般表示積不表示和,如蘇轼的詩句:“二八佳人細馬馱”,二八指十六歲,而唔系十歲。
二五其實系貳忤。貳,系懷有二心、不忠誠的意思,《左轉》寫到:“親之以德,皆股肱也,誰敢攜貳。”亦有背叛之意,《宋史》寫到:“諸部有貳者,使讨之,無不克。” 忤,都容易理解,就系忤逆背犯之意。《新唐書》寫到:“凡忤意者,皆中傷之。”
所以二五仔個貳忤,取其意算係同忤逆相仿,(當然忤逆另外還有不孝順之意)。無論點講,對于粵語有趣詞彙的來源是否來自故事人物,都係辨别清楚先較為合理。大家若有其他發現希望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