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句諺語叫:“好記性比不上爛筆頭。”說的是不管一個人記憶力多好,都會有忘事的時候,如果能養成在紙上多寫幾遍,或遇事記下來的習慣,就會好很多。其實,這句話出自我國明朝著名文學家張溥的故事。
張溥
張溥年少的時候,記憶力很差,在學堂讀書的時候,老師說過的話,張溥經常是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一轉眼就忘個幹淨。但張溥并沒有為此氣餒,反而讀書愈加刻苦認真,心想:“别人讀一遍就能記住,那麼我就讀兩遍。”一段時間之後,張溥發現這個方法雖然有效,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有一次,張溥又把老師教過的文章,忘了個幹淨,一個字也想不起來,老師氣極了,罰他把文章抄寫十遍。張溥心中十分不情願,覺得抄寫十遍也沒什麼意義而且浪費時間,但是最終他還是認真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了。沒有想到的是,到了第二天,張溥竟然能流利地背誦出自己抄寫的文章。張溥非常高興,發現原來把文章抄多遍對加強記憶有這麼好的效果。從此以後,凡是重要的文章或是自己認為很優美的段落,他都會主動抄寫幾遍,這樣很快就能背出來,而且以後寫文章時,一些語段也能信手拈來。
無論對于學習還是對于日常工作而言,勤動筆做記錄都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做筆記有利于整理自己的思維,幫助我們學習和記憶。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及時做筆記,可以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到學習的内容上,而且做筆記的過程也是一個積極思考的過程,可以充分調動眼、腦、手,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做筆記還有防止遺忘、方便查詢等功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巴納特為了研究在聽課學習的過程中,做筆記的學生與不做筆記的學生學習效果究竟有多大的區别,曾經以大學生為對象做了一個實驗。他提供給大學生們一份大約有1800個單詞的介紹美國公路發展史的學習材料,并且以每分鐘大約120個詞的中等語速讀給他們聽。實驗過程中,他把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平均分成3組,要求每組學生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學習。第一組為做摘要組,即要求他們一邊聽課,一邊摘出要點;第二組為看摘要組,即首先給他們提供已經做好的學習要點,他們在聽課的同時就可以參考這些學習要點,而自己不用動手做筆記;第三組為無摘要組,隻是要求他們聽講,不給他們提供學習要點,也不要求他們自己動手做筆記。當三組學生完成學習之後,統一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回憶測驗,檢查對文章的記憶效果。
實驗結果表明:第一組學生在聽課的同時,自己動手寫摘要做筆記,考試成績最好;在學習的同時有學習要點可以參考,但是自己不用親自動手做筆記的第二組學生考試成績次之;而單純聽講不做筆記,也沒有學習要點的第三組學生考試成績最差。
通過這樣一個實驗可以充分表明做筆記對學習的重要作用。也許有人會說“我的記憶力好用不着這麼做”,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做筆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為在學習過程中,當一個人拿起紙和筆思考問題時,注意力很自然地高度集中,這樣有助于更全面地考慮問題,不但可以把學習的要點條理清楚地羅列出來,而且,還可以引出許多細節,幫助對所學内容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反,如果一個人隻是呆呆地坐那兒想問題,思維就會很容易發散,不由自主就走神了,那就難以深人、全面地思考問題。
有這樣一個視頻,飛機正在機場跑道上滑行,做起飛前的加速,副駕駛員手中捧着飛行手冊,依照手冊上的順序逐條朗讀飛行指令,旁邊的駕駛員則依照順序,一邊複述聽到的飛行指令一邊按照自己複述的指令執行動作,操縱飛機。其實每個駕駛員都可以說是身經百戰,經曆了無數次的起飛和降落。對于操作指令絕對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可是他們為什麼還要這樣一-邊朗讀,一邊複述,然後才去執行動作呢?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好記性比不上爛筆頭”,這樣可以集中注意力,避免失誤。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個道理已經說得很清楚,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做筆記不但可以加深你的記憶,提高你的學習效果,而且,還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工作高效、辦事有條理的人。所以從現在開始,讓你的雙手變得勤快些,不要再吝惜你的紙和筆,随手記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些點點滴滴彙集起來必将成為你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