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手機直播間的“播主”
大家首先想到的
肯定都是年輕人在直播間裡的熱力無限
但是
今天發布君說的是
一位八旬爺爺每天對着手機直播
以戲會友K歌唱京劇
而且
還很火
現年86歲的卞學征老人是富甯街大廟社區的居民,但是在全民K歌的平台上,卞學征卻是大名鼎鼎的京劇爺爺“卞學征棒棰也”,每天在直播平台上唱一段京劇,幾乎成了卞學征老人每天雷打不動的“功課”。通過每天和網友們互動唱戲、聽戲、評戲,成了諸多熱愛京劇的網友們都很歡迎的一位主播。通過網絡直播,卞學征老人不僅找到了樂趣,也結識了很多不遠千裡從外地趕來拜訪他的網友,晚年生活充滿樂趣。
正在進行直播的卞學征
資深票友,跟着收音機學的戲
11月21日,記者在大廟社區見到卞學征老人時,他正在社區辦理老年人的體檢。雖然他個子不高,但中氣十足,一頂帽子和花格子襯衣勾勒出濃濃的文藝範。一開口是頗有京劇念白味道的京腔。“我其實就是個資深票友,一直是跟着收音機學的戲”。
卞學征說,其實小的時候就和京劇頗有緣分,年輕時家住天津,那時候周圍說相聲的、唱京劇的、唱大鼓的、說評書的特别多,小時候也跟着大人們去聽過戲。不過認真學習京劇卻是在14歲上初中的時候,當時的廣播節目裡經常會有京劇的演唱,那時起就萌生了學戲的想法。
因為周圍也沒有人會唱戲,所以卞學征就選擇跟着收音機唱。卞學征清楚地記着自己學的第一段戲是金少山和李多奎合作的《打龍袍》的老旦戲,學會後便急着表演給同學們,沒想到一開口就得到了大家的一緻認可。當時還有會伴奏的同學拉着琴給自己伴奏,慢慢地在學校也很受歡迎,1957年還在天津唱過一次《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好唱京劇成了卞學征的一個标簽。此後,雖然卞學征從天津調動到了千裡之外的銀川,但是他對京劇的愛好卻是絲毫不減。1959年還在銀川穿着全套行頭登台表演了《釣金龜》。
退休後,唱戲成了最大愛好
1996年卞學征從甯夏商業廳退休以後,便把更多的時間用到了學戲上,原來主唱老旦戲的他又開始學習起了老生唱腔。
卞學征說:“學習一段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先要記住戲詞,然後拿準唱腔,反複推敲,還要跟好伴奏,一闆一眼、一腔一調地細摳,沒毛病了才能算學會一出戲。”對于卞學征來說,學得最難的一段戲就是《法場換子》中一段18分鐘的反二黃唱段,卞學征足足學了3年時間才算徹底學會,才敢給票友們演唱。
20年前,卞學征的老伴去世以後,他就經常把票友們邀請到家裡一起排演京劇,最後還組織了一個合賢票社卞老群的票友組織,每周三、五、日下午,票友們固定在卞學征老人的家中一起交流京劇。2016年,卞學征在朋友的介紹下,在全民K歌的平台上注冊了一個賬号,這才開始了在網上唱京劇。兩年多的時間裡卞學征共上傳了1436段京劇,粉絲也發展到2700多人,收到的鮮花22037朵,道具445件,更是有天津、西安的網友不遠千裡前來探望這位“京劇爺爺”。
以戲會友
直播成習慣,一天不唱不自在
卞學征說:“當時注冊了賬号後發現在網絡上還是能找到一群知音的,有的比我小20多歲剛退休,有的40多歲,甚至連90後的小年輕也有,他們都是愛好京劇的朋友。”卞學征為了能讓直播效果更好,還專門買了手機架、話筒、耳機等全套裝備,每天上午、中午、晚上都會唱上一段。其實網上的朋友不乏懂京劇的高手,都是内行人,卞學征隻要一開唱,就會有人點贊、發小紅花,還有人每天固定到“歌房”等他唱戲。對于卞學征而言,真的和登台唱戲的感覺一模一樣,雖然是一個人對着手機唱,但一點也不覺得孤單。
卞學征說,其實他最開始對着手機唱的時候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戰,因為之前他都是站着唱,一下子轉為坐在手機前唱戲,呼吸和運氣都會稍微有些不同。“有些唱段長達十幾分鐘,經過幾次練習,坐着也能唱得字正腔圓。”因為要對着網友直播,所以不能老唱自己會唱的幾段戲,所以卞學征在唱的過程中還會學習新戲。“人家都給點贊鼓勵,所以我要用更好的作品回報給支持我的朋友們。”
以戲會友,天涯若比鄰
每天上午9點鐘,卞學征戴好耳機、支好手機、坐在桌前,伴着一杯清茶,就開始了他的京劇表演。有的時候要給網友們直播新的京劇段子,但又沒法請人現場伴奏,這個時候,在卞學征萬能的朋友圈裡,天津的網友唐珂珂、大連的網友寶君都為他提供過完整的伴奏音樂。“我隻要給網上的朋友說我需要哪一段音樂的伴奏,不出三天就會有人幫我弄好并發給我。”網上的朋友真是熱情得沒話說。
網上的贊賞還不夠,還有網友直接前來拜訪卞學征。天津的徐樹奇是一位剛退休的老年人,曾經專程帶着妻子兩人一起前來探望卞學征老人。西安的網友王進樂則給卞學征郵寄來了一個牌匾。“雖然現在視頻聊天很方便,但是有的人就喜歡來看看我,要是沒有網絡我就沒有這些忘年交。”雖然卞學征老人得到了很多的網友送的鮮花和道具,但是從來沒有想過靠着全民K歌的平台賺錢。“本來就是為了找點樂趣,純粹是出于愛好,根本沒有其它想法。”
看到這裡
發布君隻想默默地搜下
老大爺的直播賬号
然後送束小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