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唐詩三百首》026:柳宗元《江雪》
文 | 謝小樓
01
好幾天沒有寫精讀《唐詩三百首》的文章了,因為遇到了一些詩,我不知道怎樣去寫。
如王建的《新嫁娘》,立意是新巧,但不過是一首考生試探考官意向的詩,我品不出更多的味道來。
我希望自己寫的東西還是要有自己的一些體悟,去複制别人的解說過來,還不如不寫,所以我跳過了一些讀起來無感的詩,但我會找一些《唐詩三百首》以外的好詩補充進來,當然,還是以《唐詩三百首》裡的詩為主。
今天就讀《唐詩三百首》裡的《江雪》。
02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03
中國的很多古詩,畫面感很強,讀起來像看電影。
比如《江雪》,“千山鳥飛絕”,開篇是一個大全景,以上帝般的視角俯瞰着這個大千世界,茫茫的千山之上,飛鳥絕迹,為什麼會飛鳥絕迹呢?因為下雪天冷嘛,這一句沒有寫雪,卻已暗含雪意。
鏡頭推進,“萬徑人蹤滅”,還是一個全景,大地上路千條成萬條,但卻沒有人的足迹,因為下雪覆蓋了嘛,依然沒有寫雪,卻暗含雪意。
鏡頭再推進,“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還是一個全景,但焦點在漁翁身上了,最後一句點出雪字。在漫天的風雪之中,一個漁翁在獨自垂釣。
這一組鏡頭,用的都是全景,沒有特寫,但詩的意境與情感都出來了。
雪的寒意出來了,漁翁孤高絕世也出來了。
看這四句詩的首字,寫環境用的是“千”、“萬”,寫漁翁用的是“孤”、“獨”(寫舟也是寫漁翁,舟是漁翁之舟),背景越立闊大,抒寫的對象就越突出,在這闊大的外在環境的烘托下,漁翁獨釣的行為就具有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再有,鳥飛絕,人蹤滅,在漫天的風雪之中,一切生靈的迹象都寂滅了,這是一個極端的寂靜,絕對的沉默,本來漁翁垂釣的情景也是寂靜的,但在這樣的寂滅氛圍中,漁翁垂釣倒反而變得靈動了起來,讓我們猛然感受到了生命與精神的振奮。
04
柳宗完寫這首詩的時候,他由于參加了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運動,被保守勢力與宦官的聯合反攻,緻使革新失敗,他也被貶到有“南荒”之稱的永州。
對于一個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來說,身處這樣一個蠻荒之地,他内心的孤獨苦悶可想而知,詩中的“鳥飛絕”、“人蹤滅”,營造了一個絕對幽寂的環境,正是現實生活的投射,在這樣幽寂寒冷的天氣裡獨自垂釣,也是柳宗元内心的明志。
《古唐詩合解》雲:江寒而魚伏,豈釣之可得?彼老翁獨何為穩坐孤舟風雪中乎?世态寒冷,宦情孤冷,如釣寒江之魚,終無所得。子厚以自寓也。
這麼寒冷的天,是釣不到魚的,寒江釣魚,是知其不可而為之,幽寂寒冷的意境,為漁翁寒江獨釣的行為,蒙上了一層“基督受難式”的悲壯色彩。
05
跳出詩的寫作背景,再讀這首詩。
這首詩的偉大之處,在于它抒寫出一種偉大的人類精神。
漫天風雪,鳥飛絕,人蹤滅,在這茫茫的宇宙中,一切均已寂滅,而此時,寒江孤舟之上,卻坐着一個漁翁,江寒魚伏,但這位漁翁卻依然寒江獨釣。
在這首詩裡,可以看到一個人怎樣用充沛的精神來面對整個宇宙的孤獨。
在這首詩裡,可以看到一個人怎樣用獨立的人格來面對整個世界的炎涼。
我們經常會聽到别人說,現實就是這樣的,人情就是這樣的,但是,現實這樣又如何,人情這樣又如何,重要的是你以怎樣的精神人格去面對這一切,重要的是你怎樣去做。
孔子在他的那個時代,注定無法實現他的理想,那個時代,更需要像商鞅韓非那樣的人,他知道自己注定要失敗,但他依然知其不可而為之。
正是知其不可而為之,方顯出了人的偉大,去做一切可以為之的事情,這是動物就是有的本能。
(完)
關注謝小樓(ID:xxlou66),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