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時間又來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也代表着2022年已經過去一半了,
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有三個傳說,給大家分享一下
由來
1、紀念屈原說相傳,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為了寄托哀思,蕩舟江河之上,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2、紀念伍子胥說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是五月五日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自刎而死後,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3、紀念孝女曹娥說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孝女曹娥晝夜沿江号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诔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風俗
1、吃粽子:粽子也是藥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2、挂艾葉菖蒲:端午過後,邪氣主要是濕熱、穢濁,所以要芳香化濕,芳香化濁,端午節的習俗中總離不開芳香。3、佩戴香包: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内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奪目。4、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隻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裡加入微量雄黃而成。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5、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俗活動,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重要的是全現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叫法
端陽節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幹地支,根據幹支曆,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即“午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天中節因端午節恰在夏至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故名。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重午節上古幹支紀元法,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幹地支。端午原為幹支曆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午月午日“中正”也。到了漢代時,由于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龍舟節龍舟競度最早是古代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畫上龍圖形作為部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故又稱龍舟節。當五汛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彙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别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