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拟概念,反義詞學習讓真實世界如此多維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其實有一個過程,一開始隻是觸覺,之後才有其他感官的發育。正常來說,四歲左右的孩子就會開始對這個世界進行探索,尤其是對相反的概念,他們會表現出極大興趣。以顔色為例,你要是提到“黑色”,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再僅僅隻是模仿,他會從另外的角度來思考,聯想到相反的概念“白”;比如你誇别人是個“乖寶寶”,他會下意識地反駁“不乖寶寶”;比如方為名詞“上”,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聯想是很豐富。于是,這個世界在孩子的思想裡就開始變得立體了。思考反義詞的思維過程其實是孩子的觀察力和思維力的提升過程,同時在語言表達上,孩子們還處在對語言富有興趣的階段,反義詞學習可以促進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而這本《反義認知小百科》最有趣的一點也正在這裡,可以讓孩子熟悉這個世界的多維角度。
在給孩子介紹世界的時候,我們其實很多時候都會抓住特征來描述,然後再在描述的過程中,讓他們明白事物的特征,或者用一些形容詞來形容這些事物,比如“大象”,“小螞蟻”,“冰糖”,“涼開水”,《反義認知小百科》就是從生活實例開始,借用很多的形容詞,讓我們明白各種事物究竟是怎樣的。瑪格達·加爾古拉科娃和繪者卡蒂亞·蓋加洛娃都是非常善于觀察生活的人,他們創作這書的時候,沒有被虛拟的形象拘束,而是通過500多個生活實例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情況,進而讓抽象概念開始變得具體,借此引導孩子認知現實生活。
在日常觀察中認識反義詞無疑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式,畢竟書中的内容都取材于孩子最熟悉的身邊的現實生活,而且畫風是比較童稚的,适合孩子的認知,從我們現在的過程裡描述。比如說,你希望給别人介紹一下某件物品,那麼這件物品呈現的時候,往往都會有往往都會有一些它自己獨有的特征。而在對這個物品進行描述的時候,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運用了對比的視角,多維地去看待事物,反義詞的概念就此得到引申。通過這些反義詞的描述,我們自然也就可以多方面了解同一個事物,這樣,我們想理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簡單了。
其實有個很值得贊揚的地方是,在每一個開頁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和細心地将左邊與右邊的單頁都分别列了出來,然後分别列出不同的情況,以兩組反義詞來展現這些詞語的特色。比如孩子在翻開《反義認知小百科》第一頁的時候,他首先得到的是視覺上的認知,在每一組的兩個上看到兩組詞的不同。在對這些概念有初步的認知之後,在詞語下作者再列舉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這些内容其實也有進行相應的歸類。相應的内容也有比較,比如說“軟”中,作者列舉的有毛絨玩具、羽絨被、小熊軟糖、橡皮泥等,而跟他相對應的“硬”中,作者列舉了冰山、石頭、玻璃瓶、錘子等等。比如說“涼”,作者列舉了冰、冷水、溪水,“熱”作者列舉了火、太陽、燃燒,用現實例子來呈現虛拟的概念,認知上就顯得簡單有趣了。
這本小書其實也不厚,但是在内容上卻是相當有意思的,就像一個萬花筒一樣,雖然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但是平平無奇的轉動中卻讓孩子透過事物的本質窺見了這個世界,了解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可以閱讀閱讀,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些内容,讓世界更加完整更加美好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