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圖
春節假期同家人出遊,站在客家圍屋的天井中,擡頭仰望,目之所及盡是青磚和藍天,當老媽試圖用相機定格這美妙時刻時,拍下的照片為何慘不忍睹:要麼天空死白,要麼前景四黑?
思考中
這個問題或許用一個專業術語——動态範圍可以解釋,也就是在相機測評中必提的寬容度。動态範圍是一個場景中最小亮度和最大亮度之間的差值,用單位EV(檔)來描述。度娘一下,自然界的光比可達為17EV,人眼的動态範圍約為15EV,而相機正常拍攝的寬容度僅僅約為8EV。在目前主流的相機寬容度測評中,也僅使用過曝和欠曝5EV的片子去評判一台相機的動态範圍。因此想要用相機不借助任何輔助就拍攝出高光和暗部細節都令人滿意的照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就本人使用Sony A7R2拍攝城市風光的感受而言,RAW格式過曝2EV、欠曝3EV時經PS或LR處理後可出片,但還原操作過程中涉及的細節呈現、噪點和色偏控制等對後期經驗有一定要求。在拍攝時就做好光比平衡,盡可能多的保留高光和暗部細節,不僅可以減小後期難度,還能大大提高出片率。平衡光比的辦法有很多,個人比較鐘愛在拍攝時使用漸變中灰鏡來平衡高光和陰影,輔助相機提高動态範圍,減小後期難度。
濾鏡種類
拍攝場景分别
- 硬漸變——有清晰的透明和暗部區域邊界,适用于明暗交接十分明顯的場景,例如拍攝海平面。
- 軟漸變——透明和暗部區域過渡較為平緩,适用于明暗過渡不那麼明顯或者明暗交接區域不規則的場景,例如在山景和城市風光拍攝。
- 反向漸變——透明和暗部過渡類似軟漸變濾鏡,主要區别在于濾鏡中間最暗,向上逐漸變為透明。适用于最亮的區域在明暗交接面附近的場景,例如地平線較為清晰的日出或者日落場景。
反向漸變鏡運用實例
濾鏡使用場景
場景一
拍攝環境現場一
未使用濾鏡
使用濾鏡
2019年春節天河花市打卡照。拍攝場景光比不算大,不使用濾鏡也能做到正常曝光,但是整體畫面略為平淡,幾乎完全丢失了雲層上的餘晖,使用軟漸變濾鏡後增強了雲層的顔色和細節,降低了後期為畫面着色的難度。
最終效果圖
場景二
拍攝環境現場二
未使用濾鏡
使用濾鏡
還是天河花市打卡照,陰沉的天空對相機的寬容度沒有任何挑戰,使用軟漸變鏡在拍攝時讓畫面更有層次是可以算是在拍攝和出片過程中氣到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最終效果圖
場景三
拍攝環境現場三
未使用濾鏡
已使用濾鏡
2019年大年初一,香港太平山頂,整個維港被雲霧籠罩,未使用軟漸變濾鏡時,建築曝光正常時天空灰白區域細節模糊,同時天空右下方較暗,看上去較為突兀。使用軟漸變濾鏡時候向左稍微旋轉濾鏡,壓暗左上部天空的同時盡量不影響右下方天空的亮度,獲得更多雲層細節的同時也統一了天空的亮度。
最終效果圖
拍攝作品01
拍攝作品02
SUMMARY POINTS【要點總結】漸變中灰鏡是平衡光比的利器,正确的使用漸變中灰鏡可以增加相機的動态範圍,降低大光比對拍攝造成的困難。如果熱愛風光攝影,又正在試圖成為一名光比平衡大師,或許一套漸變中灰鏡是一個不錯的幫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