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臘月二十三:祭竈竈神,俗稱“竈王爺”祭竈是舊曆到來的信号,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竈,新年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竈王爺、竈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彙報然後,把竈王爺、竈王奶奶燒掉,送竈神上天,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老北京過春節的風俗
臘月二十三:祭竈
竈神,俗稱“竈王爺”。祭竈是舊曆到來的信号,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竈,新年祭竈,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竈王爺、竈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彙報。然後,把竈王爺、竈王奶奶燒掉,送竈神上天。
臘月二十四:掃房
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按早年間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在農曆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着去除舊一年的陳舊東西,把不好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
臘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為什麼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類不錯的選擇,在過去,窮苦的人們總是盼望着在新年吃上一頓好的。豆腐是介于肉與蔬菜之間的食品,可以制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類。當然,“做豆腐”也有象征性的意義。中文“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獲幸福以及福氣”。
臘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間諺語:“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隻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民間傳統臘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
到了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們仿佛都聽見了除夕的鐘聲。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炖大肉以後,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民謠中“臘月二十七,宰年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臘月二十九:蒸饅首
“二十九,蒸饅頭。”在我國春節的民俗中,在這天要把臘月二十八已經發好的白面蒸成饅頭,誰家的饅頭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裡,誰家就會蒸蒸日上,讨個好彩頭。家家還要蒸棗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還要點上紅點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紅印,還喜歡把豆包做成刺狀(用綠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狀),寓意“招财進寶”。
年三十:吃餃子守歲
老北京人的年夜飯,主要就是吃餃子。包餃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财”的諧音。剁餡要全家輪流剁,邊剁,邊說“剁小人”。在除夕之夜,還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就從吃年夜飯開始,大家慢慢地吃,一邊暢談,一邊品嘗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點的鐘聲響起時,大家就會一起歡呼,吃餃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開始拜年,北京的廟會也都在這一天開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初一這一天,女婿要先看嶽父嶽母,現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時候,女兒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對拜年非常重視。接待的人家要準備食盒,裡面放着各式幹果,稱為“吉利果”。不論來多少撥兒人拜年,食盒裡面一定要滿,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大年初二:拜财神借元寶
初二早上,天沒有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煮馄饨吃,因為馄饨長得象元寶。初二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财神的日子。商家一般拜武财神——關公。百姓家拜比幹。因為百姓認為比幹沒有心了,一定沒有私心,辦事一定能公正。老北京人到廟裡面借“元寶”,以求新的一年萬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