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鮮半島一直都是東北亞地區的混戰之地,從古朝鮮、高句麗、百濟、新羅、高麗王朝再到朝鮮王國等等,在朝鮮半島上,曆代王朝始終都處在一個被周圍列強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朝鮮西有國力雄厚的中國中原王朝,東有侵略性極強的日本,北有強大的遊牧民族,因而,朝鮮執政王朝始終是如履薄冰。
本篇文章要談的是朝鮮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李氏王朝,也就是建立在大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的朝鮮政權,李氏王朝是一個很特殊的王朝,他們的興衰和國家政策息息相關,李氏王朝國策偏向武備之時,國家就強盛起來,而一旦偏向文治方面,國家就不斷的衰敗;那麼,李氏朝鮮的命運為何和文武息息相關?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李氏王朝的開國皇帝李成桂。
李成桂最開始是高麗王朝的一個将領,他所在的時期,正是高麗王朝不斷衰敗的時期。李成桂因為抵禦東北的女真族和中原北部蒙古族等外敵有功,而被高麗統治者重用,參與軍機中樞論事,從這個階段開始,李成桂就一點點地接近高麗王朝的權力核心。
随着李成桂的權力越來越大,他漸漸成為了高麗王朝東部部隊的總指揮,換句話說,高麗王朝防備日本倭寇的部隊,基本都是李成桂一人執掌。而那時高麗王朝總兵力不過20多萬,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李成桂一人掌控,從這點來看,手握重兵的李成桂是有颠覆高麗王朝統治的實力。
後來,高麗王朝内部陷入政變,國家一片混亂,高麗國王整日貪圖享樂,沒有絲毫進取心,甚至為了作樂,還大肆地提高國家賦稅,這也使得高麗王朝,民心怨氣很重。
不僅如此,國王如此昏庸,下面的臣子也是各種貪污享樂,他們拿着子民的錢,大肆地圈地買奴,無數的高麗子民不堪政府重稅,隻能賣身淪為貴族官員們的家奴,李成桂看到國家腐敗到如此程度,漸漸有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李成桂認為生存在朝鮮半島的民族,如果想繼續繁衍下去,必須推翻舊的王朝,建立新王朝;這個時期的高麗王朝,不管是怎麼調整、怎麼整改,都無法鏟除這些國家的毒瘤,因為舊貴族、頑固派、保守派的官員勢力非常龐大,對整個王朝已經造成了根深蒂固的影響;他們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對勢力,扳倒這股勢力最好的辦法就是颠覆。
不過,即便李成桂有了取而代之的野心,但他明白現在還不是兵變的時候,此時,李成桂所領導的東部将士們的糧饷也因國庫虧空而拖延發放,因此将士們将怨氣全部發洩到李成桂這邊。李成桂首要任務就是安撫好将士們,打消他們的怨氣,在獲得将士們的支持和擁護下,李成桂才可能擁有實力兵變。
不過,事情的發展并不像李成桂料想的那樣,他多次向朝廷索要糧饷,但得到的回複基本上都是敷衍了事,一些把持朝政的昏臣,甚至直接把糧饷扣下了;拿不到糧饷的李成桂,這時候有些慌了神,沒有糧饷,自己怎麼可能号令将士們跟着自己造反。
不過,将士們也并非像李成桂想象中的那樣,把所有不滿和怨氣都發洩到他身上,事實上,長期以來,東路部隊已經感受到朝廷對他們的忽視,他們都知道,糧饷并不是統帥部不願意下發,而是朝廷刻意的克扣。
正當李成桂為糧饷一籌莫展時,部隊的一些重要将領自發集合來到他的面前,提出兵變的想法;李成桂有點不敢想象,按照他原本的邏輯,将士們拿不到糧饷,隻會出現嘩變。然而,将士們沒有嘩變,反而還主動要求李成桂帶着他們去造反。
成功總是那麼突然,往往在想不到的時候悄然地降臨到自己的身邊,在将士們的支持下,李成桂發動了兵變,在李芳遠(李成桂之子)刺殺了高麗的最大權臣鄭夢周後,時年58歲的李成桂輕而易舉地成為了高麗新主,由此開創了李氏朝鮮的500年基業。
對于李成桂的篡國而建立李氏王朝,曆史學家對此看法不一,一些評論家認為,李成桂之所以能夠建立新王朝,根本原因就是底層将士對舊王朝的深惡痛絕,李成桂能成王,與他的能力不相符,他這個王是将士們推上去的,而不是自己憑實力打下的。
不過,另外一些評論家卻認為,李成桂能夠成為“王”,是他長期以來處心積慮,多方謀劃的結果,如果沒有李成桂的謀劃,他是很難坐上王位的。不管李成桂到底是靠着自己的實力坐上去,還是别人推上去,至少他推翻了腐敗的高麗王朝,而建立了新的王朝。
不過,當李成桂剛坐上國王的位置,他就有些發憷了,自己成為半島之主,是不是該知會明朝一聲,畢竟在數百年來,甚至一千年來,中原王朝一直都是朝鮮半島政權的父國;半島政權也是因為依附于強大的中原王朝政權才得以發展。
如果沒有中原王朝的支持,新興的李氏政權遲早會朝不保夕。于是,李成桂就直接派人主動去給大明進貢,并希望讓大明給新興的李氏政權題國名。
當李氏政權的使臣千裡迢迢地趕赴大明應天之後,大明天子朱元璋很是詫異,他不知道這個李氏政權到底是哪個國家;使臣趕緊自報家門,陳說自己國家原本是高麗王朝,因為國王昏庸,臣子腐敗,子民疾苦,因而原将軍李成桂就推翻了高麗的統治,建立了新王朝。
但如今新王朝還沒有名字,國王就命自己來到大明,請求大明皇帝賜名。朱元璋一聽就來了興趣,他想了很久,如果繼續叫高麗的話,就不合适了,這時朱元璋想到了一個詞語,朝日鮮明,既然,我們大明取字“日月”,那麼,李氏政權就取作朝鮮吧!
“東夷之号,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自此之後,“朝鮮”就和半島的民族和半島的國家緊密地聯系起來,并且成為了朝鮮的國号。在朱元璋奠定了“朝鮮”這個名字之後,從李氏朝鮮開始,半島基本上就叫這個名字,也從未更改過!
李成桂建立朝鮮後,開始有點好大喜功,除了最開始搞了幾次改革,給國家帶來了較不錯的變化之外,李成桂就沒有給朝鮮王國帶來什麼大的變化。不過,好在李成桂這個人不太愛折騰,在他的手裡,朝鮮王國得以休養生息,國内外也沒有什麼大戰。
然而,在李成桂的晚年,因為在立儲問題上的猶豫不決和犯糊塗,使得朝鮮王國陷入了幾次大的動亂。
第一次動亂史稱王子之亂,李成桂成為朝鮮國王後,他并沒有冊封對自己幫助最大的兒子李芳遠(五子)為世子,反而是立了自己的小兒子李芳碩為世子,這一舉動直接激怒了李芳遠。
此時的李芳遠,實力十分雄厚,他掌控朝鮮王國的軍權,于是,在新王朝僅僅建立的第6年,李芳遠就效仿李成桂,又來了一次兵變。
李芳遠帶着軍隊沖入王宮内,誅殺了世子李芳碩,還順帶誅殺了十八歲的弟弟李芳番。
不僅如此,李芳遠還繼續帶兵誅殺了李氏王朝開國功臣鄭道傳;李芳遠的這次叛亂也讓剛建立的李氏王朝陷入了嚴重的動亂。
經曆第一次王子叛亂後的李成桂,依舊是不願意把王位傳給五子李芳遠,他甚至自己直接隐退,把王位讓給二兒子李芳果,也不把王位傳給手握重兵,功勳卓越的李芳遠。但是,李芳果顯然不是弟弟李芳遠的對手,李芳果王位還沒坐多久,就被李芳遠給趕了下來,最終,李芳遠再次通過政變成為了朝鮮的國王,并且囚禁了李成桂,而李芳遠被後世稱為太宗。
朝鮮史書對李芳遠的功過都有精彩的記載,但是,世人都認為李芳遠其實是功大于過,至少在他和兒子手裡的朝鮮王朝才是曆代最興盛的時期。
朝鮮的崇武之風,是從太宗李芳遠時期開始,太宗奪位後,就開始大力發展軍事和鞏固權力,這個時期的朝鮮,可以說,是權力極為集中,軍事十分強大的時期。不過,太宗崇尚軍事并不代表就貶低文治,相反,他的文治武功都非常優秀。
太宗善于平衡文臣和武官的關系,在朝中,文臣和武官不存在哪一方強,哪一方弱,都是按照品級論高低。在李芳遠的手裡,朝鮮進入了興盛黃金時期,不過,這個時期的朝鮮,并不是曆史上最為強大時期,朝鮮最強大的時期當屬太宗之後,世宗執政時期。
世宗李祹22歲就繼位了,在父親李芳遠的長期熏陶和教導下,李祹既有父親剛武獨斷的一面,也有自己的忠厚仁慈的一面;在世宗時期,朝鮮李氏王朝繼續按照太宗定下的國策進行發展;不過,這個時期的世宗,在處理朝政上更偏向武官一些,他大力任用各種軍事指揮人才,并大力練兵。
在北部地區,他親手建立了四郡六鎮防線,以抵擋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在西部地區,他開辟陸上、海上通商口,和大明商人友好往來,同時,每年按時去朝貢大明,和大明建立了密切的盟友關系。
在東部防線上,世宗建立嚴密的海防防線,主要用來阻擋倭寇的騷擾,保衛朝鮮半島一方安甯。
在整個世宗時期,朝鮮半島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姿态,他對内在經濟、政治、文化上進行改革,減輕農民負擔,并且創造了朝鮮文字“彥文”,增強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這個時期,朝鮮李氏王朝,國富民安,而且軍備力量也十分強大,多次擊敗北方遊牧部隊和東邊倭寇海盜,也因此,世宗被稱為世宗大王,在朝鮮曆史上,能夠被稱為大王的也隻有世宗一人。
從太宗、世宗時代,朝鮮基本上都是比較強盛的。然而從成宗時代,朝鮮開始進入下坡路。原因就是王朝統治者開始重文輕武,大力使用文臣治國,國王對文臣的寵信遠超武将,并且伴随着半島多年無戰事,武将存在的意義越來越低。
在成宗時期,朝廷開始了以勳舊勢力和士林勢力為主的兩個文臣勢力鬥争,文臣勢力的鬥争,直接使得王朝進入了一個慢性死循環,武将在朝廷插不上話,文臣在朝廷上還分為了幾派,文臣為了黨争甚至還衍發了“四大士禍”禍亂。
“四大士禍”直接導緻了朝鮮王國吏治一片混亂,國家損耗極為嚴重,在沒有外敵入侵的情況下,朝鮮政權的内耗之巨遠超戰争時期,文臣們為了争奪權力是不顧國家大義,肆意地中傷污蔑對方,不管對方提出的政見是否有利于國家,隻要是對手提出的國家措施,不論對錯,都要去反駁。
因此,這個時期的黨争,已經成為了勢力之間的義氣之争,而這也代表着朝鮮王朝已經進入了衰落時期。甚至在“壬辰倭亂”時期,日本倭寇大舉進犯朝鮮之時,平壤城内還在為向不向大明求援争來争去。
也因為這個時期朝綱敗壞,武備松弛,“壬辰倭亂”使得朝鮮王朝遭受到極大的屈辱,這場倭亂也讓李氏政權第一次遭受到子民的質疑,也讓政權威信空前低落。
而壬辰倭亂之後,朝鮮政權再也無力回天,文臣勢力已經牢牢地架空了國王權力,一直到朝鮮滅亡(1910年日本吞并朝鮮半島),李氏國王們都很少有集權的時候。
由李成桂建立的李氏朝鮮,曆經26位君王,橫跨明清兩朝,國祚長達519年,這在政權周期普遍是200-300餘年的東亞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當然,造成李氏朝鮮衰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朝鮮内部的農民起義和權力鬥争,外族的入侵等等,但李氏朝鮮的興衰在大部分時間裡還是“興于崇文”、“衰于崇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