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治療奇迹再現 “倫敦病人”或被治愈:據英國《自然》雜志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名被稱為“倫敦病人”的艾滋病患者,經幹細胞移植治療後已18個月未檢測到艾滋病病毒。他可能成為繼“柏林病人”之後艾滋病被治愈的第二人,但專家們謹慎認為療效尚需持續監測。
對于醫療界乃至大衆來說,這可能都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艾滋病或許将有治愈的可能性了,但這隻是可能性,還沒有大範圍的臨床治愈案例,艾滋病依然是我們日常感染控制工作的重點關注對象。
曾聽說一個案例,說某大型三甲醫院的某患者到口腔科要求洗牙,醫生再三要求下才進行了傳染病檢驗,結果查出hiv陽性,要命的是該患者幾個月前剛做過手術,當時的檢驗結果是HIV陰性。醫生對該病例表示深深的後怕,如果沒有經檢驗便給患者洗牙,之後患者發現染病,絕大多數情況下會認為是這次口腔治療導緻他感染HIV,而醫院卻無法自證清白。這不是唬人的故事,這是真實發生的案例。醫護人員在做口腔診療的時候,還常有職業暴露的情況發生,不知道患者的這些基本信息,職業暴露後更是非常揪心。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以細胞免疫缺陷為主的一種繼發性免疫缺陷病。自1981年在美國首先報道以來,在非洲、拉丁美洲、歐洲、大洋洲和亞洲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報道。由于AIDS病傳播快、死亡率高以及目前尚沒有控制和治療的有效措施,所以AIDS目前已成為當今世界上關注的焦點之一,被列為最危險的疾病之一。AIDS是由一種反轉錄病毒感染緻病,這種病毒被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種進行性、緻死性、獲得性的細胞免疫缺陷病。
目前已知與AIDS有關的口腔疾病包括有:①真菌感染常見的有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角炎、口腔組織胞漿菌感染;②細菌感染主要有梭螺菌感染引起的壞死性龈炎、慢性牙周炎、由鳥型結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細胞内感染;③病毒感染主要有口腔毛狀白斑、疱疹性口炎、帶狀疱疹、病毒性疣;④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
遇到這些疾病的時候要高度懷疑其可能有hiv感染,在現實中,多在黏膜科中被發現。在口腔治療中發現hiv抗體異常的患者并不少見,其中部分患者是知道自己的感染現狀的,但他不會主動告知醫護人員,部分患者自己本身也可能不知道自己沾染了疾病。這些都給口腔診療過程中的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帶來了潛在的感染可能性,雖然要求做到标準預防,但有時标準預防的措施并沒有執行到位。
傳染病患者的義務
《艾滋病防治條例》第三十八條明确規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的流行病學調查和指導;
(二)将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及時告知與其有性關系者;
(三)就醫時,将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如實告知接診醫生;
(四)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感染他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傳播艾滋病。
但可以很負責任的講,很少有病人會主動的告知醫生自己的真實情況,每年幾十萬患者沒有一個主動告知的。曾有一個患者,看上去知書達理的退休人員,身體整體狀态感覺也很好,術前檢查發現 Anti-HIV 人免疫缺陷病毒抗體異常,和他談的時候,患者很冷靜,很淡定,後來才說其實自己早幾年就被感染,一直在服藥,一段時間已經檢測不出來。如果醫護人員不掌握這個情況,那如果做了手術,以後這就很難說得清楚。
艾滋病全球流行趨勢
在條例中也明确了醫護人員如果未遵守标準防護原則、未執行操作規程和消毒管理制度,發生艾滋病醫院感染或醫源性感染的,要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給于行政處罰,可以吊銷機構或責任人的執業許可證,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7 年某省中醫院醫生違規操作緻 5 人染艾滋病的事件雖然過去了 1 年多,但依然還曆曆在目。醫院巨額賠償、一批相關人員受到不同的處罰、直接責任人有期徒刑,更重要的是這些患者遭遇了無端的傷害,現有醫療水平下也許是一輩子的傷害。這些血淋淋的教訓值得我們深思。尤其是值得我們在診療過程中的醫生關注,當下應該說大多數醫院都是護士更多關注感染控制的問題,感染控制措施在護士的依從性也較高。
我曾在一個感控群問大家,如何能夠讓更多人支持感控工作,尤其是醫生,一個老師私下和我說,要讓他們有切身感,隻有真正遭遇了,才會理解感控人的良苦用心,但那時候,可能一切都晚了。說這話的人就曾經真實的遭遇了 HIV 患者污染物品的職業暴露,雖然至今沒有發現感染的迹象,但長期服藥很久,内心肯定一直都有一個陰影。
針對口腔診療過程中的醫學檢驗問題,有口腔醫師認為該檢驗在口腔治療中的推廣受到法律法規的阻礙,但這其實并沒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條明确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内的一切單位和個人,必須接受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有關傳染病的調查、檢驗、采集樣本、隔離治療等預防、控制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第二十一條規定:醫療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規範,防止傳染病的醫源性感染和醫院感染。所以篩查是沒有法律障礙的。存在的障礙其實是認識上的障礙和條件的障礙。
不可能要求每一個口腔診所都去建個檢驗科,也不可能要求每個口腔就診的患者都做術前篩查,但高危的有創操作,還是很有必要進行篩查。并不是所有醫生都支持在口腔診療前做傳染病篩查,這存在很大的争議。現在的問題是就算想做,也不是都有條件做,當然技術的發展,比如通過快速檢驗技術。POCT,即時檢驗(point-of-care testing),指在病人旁邊進行的臨床檢測及床邊檢測(bedside testing),通常不一定是臨床檢驗師來進行。是在采樣現場即刻進行分析,省去标本在實驗室檢驗時的複雜處理程序。快速術前篩查,既達到提高檢驗效率,維護居民口腔健康的目的,又能預防交叉感染,提升口腔診療安全水平。但現實操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國家衛健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的付強老師在其新書《醫院感染防控質量管理與控制實務》的前言中說到:實現醫院感染管理要“三貼近”和“三納入”。
“三貼近”要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
貼近患者。醫院感染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首要目标在于保障患者安全。
貼近臨床。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可以概括為預防、診斷、治療、報告和控制五大環節。每個環節都離不開臨床,離不開醫務人員的參與。
貼近社會。醫院感染管理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具有強大的外部效應。醫院感染管理都已超出醫院、醫療,甚至是公共衛生的專業範疇,成為“貨真價實”的公共管理和社會治理間題。
實施醫院感染管理“三納入”:即将醫院感染管理思維相關要求納入醫務人員自身執業活動之中,納入各職能部門日常管理工作之中,納入對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整體性、系統性、基礎性管理實踐之中。
我認為規範的傳染病篩查就是實現醫院感染管理的“三貼近”和“三納入”的一個關鍵點,做好篩查,需要患者的支持與配合,也需要臨床醫護人員的理解和參與,可以減少感染風險,提高醫療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