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初的時候,一部賀歲檔電視劇以獨出心裁的樣式被觀衆所記住。在這個電視劇裡,所有的人演員幾乎清一色農民扮相,他們說着口音濃重的西北話,個個臉上黝黑暗黃,身上穿的是也是破舊污垢的粗布衣服,活脫脫一副上世紀90年代西北農民的扮相。
讓觀衆一時半會難以難以辨别出來這些人物形象背後到底是由誰飾演的?
在劇中你能一下子認清誰是黃軒,誰是張嘉譯,亦或者誰是王莎莎和嗎?反正作者小編看了好幾次之後才反應過來。
《山海情》用濃重的西北口音講述了一個上世紀90年代,甯夏地區移民吊莊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充滿着吵鬧紛争,充滿着各種心酸不堪。
為了響應号召,動員附近的村民移民吊莊,黃軒飾演的村書記沒少做動員工作,但是吊裝的那個地方很苦啊,遍地都是黃沙,沒有樹,沒有草,荒山野嶺,一片還未開發的場景,一切還需要人們自己開發開墾。
有幾個要提前去吊莊的村民,到最後受不了苦寒而又逃了回來。後來雖然在黃軒的帶領下,不少村民在新的移民村得以安家落戶。但是他們的用電問題又成了一個老大難題,上面回應隻要滿60戶就可以申請拉電纜,但是移民村的村民滿打滿算也就隻有59戶。
為了能裝上電,黃軒又馬不停蹄跑了好多的地方。就這樣,在村幹部及村民一點一點的争取和努力下,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這個事件是真實發生在甯夏西海固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甯夏的賀蘭山腳下西海固山區,也曾一度背上“苦甲天下”的名聲。
這四個字也反映了當時的西海固山區有多麼的貧困:幹旱少雨的氣候,植被稀少的地表。在那裡生活的農民即便靠天吃飯,也一旦遇到幹旱,便會遭殃。要麼莊家沒着落,要麼自己的生活更沒出路。
為了改變現狀并讓農民走出山區。于是當地關部門就實行了向平原地區移民的計劃。這項計劃正如電視上演的一樣,确實有些許陣痛記憶,但是在經曆過陣痛以後,很顯然,新的移民地由于地面平整,更适合發展農業,也更容易讓農民開拓視野。
因此,這項扶貧計劃在後期的成果還是十分顯著的。在各方帶頭下,原來的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和劇中新的搬遷地閩甯鎮都實現了脫貧局面,如今這兩個地方早已是綠水青山,經過兩代人的植樹造林,西海固已經脫離了“地上不長草”的尴尬局面,各個農場和蔬菜種植産業園也相繼建立起來,而在閩甯鎮,村民規模早已經從幾百戶擴展到了六萬戶之多。
時代在變,不變的仍舊是老一輩心中那個脫貧緻富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