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生長在農村的孩子,是那樣的放松、頑皮、外加搗蛋,有時還搞點小破壞。記得八到十多歲這段是最調皮的年紀,因為這個年紀家裡也指望不上勞動,學校又号召大家去争當“公社小社員”,三天兩頭的放學休假,雖然苦點,但是還是挺放松、快樂的,絕對比現在的孩子生活豐富。
放學的日子裡是最放松的
那個時候一家好幾個孩子,大人根本管不過來,懂事的孩子從七八歲就開始能給家裡分擔家務了。
有哥哥姐姐的小夥伴就輕松多了,頂多家裡給你個草筐去拔草吧,壓力不大,有時家裡喂個山羊,或者喂幾個兔子也是都要人拔草的。
至于出去去哪裡拔草大人根本不管,隻要能把草拔回家來就行了,如果拔不回草,肯定要被大人訓斥,也是拿其他小夥伴做比較的,你看看人家某某小朋友一次出去就是一大筐,而你又空筐回來了,哈哈,天天說習慣也就不太在乎了,那時候地裡也很貧瘠,草也長的少,要想拔草多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天天看着背着筐出去了,至于幹什麼去大人根本不知道。玩的時間還是挺多的。
每次出去拔草,都是一幫小夥伴成群結隊的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湊在一起,肯定是以玩為主了,玩的活動多種多樣,當然最關心的還是吃的,例如扒花生、扒紅薯,摘瓜、摘棗等等。
有時也有超出範圍的事,比如聽說某個村子有拖拉機,那時都是有點新鮮,就要跑過去看看,比如看到拖拉機耕地,等到“哒哒!”的開過來時,我們就在後面追。
最有意思的是,剛剛耕過地很松軟,小朋友就在上面翻跟頭,翻着翻着可能就有人提出來,咱們比試摔跤吧,因為當時耕過地虛虛軟軟的,摔地上也不疼,頂多滾一身土,所以對土孩子來說根本不在乎。
最精彩的就是“燒棒子”了
說是“燒棒子”,小夥伴也是跟大孩子學的,都是偷偷的進行,因為田裡面的莊稼都是生産隊的,生産隊派的有看清(看青苗的)人員。
“燒棒子”幾個人要協同作戰,分工明确,要幹淨、利索、快速,以免被人抓住。有經驗的挖壕溝、沒經驗的負責準備幹柴,有部分人負責找嫩玉米。
在玉米地裡準備柴禾有兩個地方可以利用,一是玉米底下的老幹葉,第二是玉米尖穗,老幹葉隻是引火用,好燒當屬是玉米尖穗,掰玉米不要齊着折斷,下部要帶上一截杆,這樣便于燒烤。
燒烤過程中,有人負責看火加柴,有人負責翻動玉米,還有人把衣服脫下來扇動冒出的黑煙,以免煙大時集中的冒出去被周邊人發現。
幾分鐘下來,随着一聲聲“噼噼啪啪”聲音,玉米就燒好了。下一步就是啃玉米了,剛剛燒過鮮玉米,真是香氣撲鼻,很有食欲,你争我搶一會兒風掃殘雲了。啃完玉米不能忘了打掃戰場,把溝壕埋掉踩平,四周收拾利索,就是毀滅罪證吧,哈哈!
後來,又玩出來了新花樣
燒過兩次玉米,就不在滿足了,就開始尋找新的東西,以後又開始燒花生,燒地瓜,甚至還發明了悶青豆,真是禍害到家了,哈哈。
那時候的孩子是真的搗蛋,這是不容置疑的,主要是孩子多沒人管,看管不過來,那時成長起來的孩子,真的野性,敢闖敢幹,能吃苦敢挑戰,也有冒險精神,有利有弊吧。
現在的孩子真的沒法比了,物質生活雖然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作業也把孩子的童年剝奪了,這樣的童年也是挺累了,快樂少了,身體也不如過去的孩子。今非昔比這也是時代的進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