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發展好點的産業? 生态優先 湖北十堰市堅持把生态作為首要功能,把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作為十堰的首要擔當,走出一條具有水源區特色的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十堰發展好點的産業?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十堰發展好點的産業
生态優先
湖北十堰市堅持把生态作為首要功能,把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作為十堰的首要擔當,走出一條具有水源區特色的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
青山環繞蔥郁,一庫碧波千頃。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壩區、核心水源地和主要庫區,被稱為“北方的水井”,年均向沿線20多座城市提供生活生産用水95億立方米。多年來,十堰丹江口水庫、漢江幹流丹江段水質始終穩定保持在Ⅱ類标準以上,功能區水質達标率為百分之百,京津冀豫受水區的5310多萬居民由此受益。
一庫清水北送,是挑戰,也是機遇。湖北省政協副主席、十堰市委書記張維國說:“十堰市要堅持把生态作為首要功能,把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作為十堰的首要擔當,走出一條具有水源區特色的生态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當好“護井人”
為确保一庫清水永續北送,十堰每月對丹江口庫區龍口、蓮花、壩上中、何家灣、江北大橋等5個點位采樣監測,監測項目達27項。多年監測數據顯示,丹江口庫區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标準。
作為南水北調工程核心水源區,十堰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用無私的奉獻诠釋甘為“守井人”的使命擔當。
為守好這個“大水井”,十堰近5年來投入超過百億元――
淨裡子:累計處置6萬多噸危險廢物,安全無事故,投入18億元,對犟河、官山河等5條河流實行大規模整治。
穿綠衣:投資12億元,對1516個村莊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場景一去不複返。
建體制:任命2811名各級河長,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責任體系,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任河長。
創模式:率先在全國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北京排水集團、深港産學研集團等國内知名生态環保企業及專家200多人,融入十堰各個領域的污染治理日常工作中。
嚴執法:全省率先出台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已先後對2個單位實施“一票否決”,對15個縣區及市直部門實施“一票否決”預警或約談,對22個市直單位下達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督辦通知。
“一庫好水,離不開生态紅線的保護。”十堰市環保局局長馮安龍對此深有感觸,如今十堰市67%的區域被劃入水源涵養區生态保護紅線區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紅線區。
在十堰,守好生态紅線主要是守好北方人民的“水井”,這幾年全市幹部群衆對此有清晰認識,并從中感受到了好生态帶來的“獲得感”。如今,當地在守紅線、治污水過程中探索出了“截污、控污、清污、減污、治污、管污”系統性治理措施。目前,全市污水收集率達95%以上,垃圾收集處理率達97%。
催生“水經濟”
在年均95億立方米漢江水改道北上的同時,十堰市的産業也正“改道”綠色方向:“水”經濟呼之欲出。
“這是目前全球速度最快的天然礦泉水生産線,每小時可生産8.1萬瓶瓶裝水。”在丹江口市農夫山泉均州工廠車間,農夫山泉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基地負責人韋忠明指着兩米多高的6層旋轉生産線說,來自丹江口水庫的清潔水源,正從這裡走向全國。
這是農夫山泉在丹江口的第三家工廠,年生産能力150萬噸。“丹江口已成為農夫山泉最大的水源區之一。”韋忠明說。
十堰市近年來大力開發水資源、做好水文章,打造以水資源利用為主符合水源區要求的新興産業。
武當醋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同樣一派繁忙景象,工人正從自動生産線上把一瓶瓶灌裝好的養生醋裝箱入庫。“企業落戶丹江口,看中的就是這一庫好水。”公司總經理肖成說,因為水好,減少了水質淨化處理資金投入,降低了生産成本,同時水中還富含多種有益礦物元素,大大提升了醋的品質。
在湖北渝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線上,一瓶瓶木瓜飲料正在灌裝,即将走上山東、陝西等地家庭的餐桌。小小木瓜飲料暢銷有何秘方?公司總經理許火透露:“10%來自當地好山好水種出來的木瓜榨取原漿,90%來自經過處理的地下100多米直取天然水。”
在竹溪縣,華彬礦泉水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期建成投産後每年可生産30萬噸礦泉水,二期達産100萬噸後,年産值近百億元。“我們的目标是把竹溪推向世界。”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說。
“一庫好水,就是金字招牌。”十堰市市長陳新武說,“我們拆掉了不少化工、化肥污染企業,引來多家水資源利用綠色企業,綠水青山換來了金山銀山。”據悉,十堰全市水産(飲)品業綜合産值3年内将達到100億元。
轉換新動能
黃姜是藥用植物,一度是十堰縣域經濟的支柱。2007年8月份,十堰市政府發布公告:全市69家黃姜加工企業全部關停。
這是一次壯士斷腕:由于生産工藝落後,黃姜加工每年産生280萬噸廢水和5萬噸廢渣,嚴重破壞水源和環境。
近年來,十堰先後關停并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300多家。在引進重大項目時,嚴格實行環保、發改、國土資源、招商等部門聯合會審制度,對160個存在污染問題的拟建項目予以否決。
這樣的付出,換來的是水質、土壤、空氣質量持續好轉。但是,關掉了這麼多企業,如何培育新動能?
“武當山、丹江水、汽車城”,擁有三張世界級“名片”的十堰拿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産業生态化、生态産業化。
車,利用“中國卡車之都”、國内第一商用車生産基地的品牌效應,十堰強力吸附國内外資金、技術、人才和項目,形成了當地汽車生産新形态、新活力和新優勢。
去年8月份,東風雷諾日産聯盟新能源汽車落戶十堰,産能12萬輛,預計2019年投産。目前,十堰已有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産企業7家,産能達30萬輛,千億元級新能源汽車産業呼之欲出。
山,以武當山為龍頭,十堰以“全域旅遊、全員旅遊、全業旅遊”為理念,謀劃實施“兩區三帶”(提升武當山、太極湖度假區,構建“現代遊、工業遊、曆史文化遊”旅遊區,推進環郊百公裡休憩帶、漢江生态文化旅遊帶、竹房綠色養生度假帶建設),至“十三五”末期旅遊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旅遊綜合收入占GDP比重超過35%,成為千億元級支柱産業。
水,以環保為内核,以水流為紐帶,吸引京津冀經濟圈的資金、技術等,發展水電、醫藥、綠色有機食品産業。
綠色有機農産品加工是十堰“十三五”期間打造的又一個千億元産業。以茶葉、林果、中草藥、畜牧、蔬菜、水産品6個百億元特色産業為支撐,力争到2020年特色産業基地達600萬畝、農産品加工值達到1000億元。
同時,綠色能源、現代服務、智能裝備制造、生物産業、節能環保、新材料産業等通過改造提升、培育發展、促進融合發展等措施建成百億元産業。
如今,一個以汽車産業為主導,以生态文化旅遊、綠色能源、現代服務業、綠色有機農産品加工等特色産業為支撐,以智能裝備制造、生物産業、節能環保、新材料産業為重點的現代産業體系初具雛形。
來源:湖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