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西遊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的一部神話小說,作為四大名著的它,被世人翻拍了很多遍,但盡管如此,依舊很難表達出書中的味道。
很多領略過西遊記的人總會思考這麼一個問題,它究竟在闡述什麼?想必想知道答案的朋友不知我一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有關《西遊記》的那點事兒~
說到四大名著,後世清代文學家、小說家、批評家張潮曾在自己的書籍《幽夢影》中說過這麼一句話:《水浒傳》是一部「怒書」,《金瓶梅》是一部「怨書」,《西遊記》是一部「悟書」。這一評價不是平白無故的,今天我們就「悟」一字展開闡述。
何為悟?就是體會、解釋的意思,這在古代的一些文言文中很常見。例如《說文》中解釋說:悟,覺也!而在《西遊記》中,唐僧的三個徒弟的名字中,都帶有一個「悟」字,由此可見,西遊記這部小說跟這個字有着莫大的關聯。
哪這本書究竟在講什麼呢?
說到《西遊記》的講解,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說法,但想要達到統一是比較困難的,就好比看待一個事物,一件事物總會伴随着多種聲音,例如我們常見的解釋有:《西遊記》闡述的是一種「社會關系」,《西遊記》闡述的是一場「大陰謀」,《西遊記》闡述的是一場「普度衆生」等等。
實則呢?在早知看來,這部小說的闡述壓根兒沒有那麼複雜,或者說壓根兒沒有那麼功利。結合前面段落中的「悟」字來說,西遊記講述的不過是一場「自我救贖」罷了。
回歸到具體情節中你會發現,《西遊記》取經的角色中,每一個都是犯過錯誤,在「自我救贖」的一種展現。
我們把孫悟空作為一個代表來說一說,孫悟空這個角色非常的鮮明,是一個嫉惡如仇,不甘為小的人物,而也正是因為他這種高傲的心氣,菩提祖師知曉了他日後定惹是非的結論,所以為了及時止損,停止了對孫悟空的傳授,當菩提祖師趕走孫悟空時,出于怎樣的一種心境,答案依舊是不唯一的,例如有人說菩提祖師趕走孫悟空,是為了讓他跟玉帝抗衡,也有人說他趕走孫悟空是為了背負時代的罵名。
那答案究竟如何呢?
這顯然是一種無可知曉的答案。回歸到正題來說,孫悟空在學藝歸來之後,就開始了他肆無忌憚的惹、鬧,先是惹了龍王,後又鬧了十代閻羅,俗話說的好:「天要亡你,必定會先讓你張狂」,而孫悟空正好中了這句話。
一開始,玉帝并沒有把他放在眼裡,按照玉帝的話來說:孫悟空不過是一隻吸取了天地精華,擁有上百年年歲的小猴兒,壓根就不值得一提,可孫悟空不這麼想,孫悟空認為自己學到了很大的本事,除了自己的師父,他誰都可以打過,甚至要搶座玉帝的寶座,如此張狂自然會遭到玉帝的懲罰。【早知這裡提到的情節源自原著,跟影視的闡述有着本質區别在這裡之所以要解釋一下,是因為很多看客會用影視版的劇情來辯論,這顯然是不在一個評介上的】。
孫悟空雖然很強大,但在玉帝等大佬面前真的不值一提,在原著中有明确說明,孫悟空鬧了天宮不假,但并沒有打進淩霄寶殿,更沒有把玉帝吓的躲在了桌子底下,影視中的表現不過是為了迎合觀衆的切身感受,讓大家感受到孫悟空的強大而已。
最後玉帝宣來了如來,如來憑借一掌之力就把孫悟空壓在了五指山下,這是何等的玩笑?曾經大鬧天宮,大鬧地府,大鬧龍宮的角色,竟然敗在了一個手掌之上,所以說:「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這句話非常的正确。
看到這你可能覺得《西遊記》在講述「官場」官場,在講述「陰謀」,其實并不是,這所有的鋪墊不過是在引出孫悟空的「自我救贖」。孫悟空自出世以來,就以自身為主線,對外界的一切并不知曉和了解,因此才會屢次犯錯,直到經曆了這場玩笑話的災難,才讓他深刻的明白了,「不是自己有多強大,而是強者壓根兒沒把他放在眼裡」。因此也就有了為自己錯位買單,救贖的一幕幕。
其實有關「自我救贖」,不僅僅隻有孫悟空一人身上有表現,唐僧,豬悟淨,沙悟淨,小白龍,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帶有一定的錯誤,因此在早知看來,《西遊記》想要闡述的觀點,就是「自我救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