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昌起義的導火線是保路運動。
2、保路運動亦稱“鐵路風潮”。1911年(宣統三年)5月,清政府以鐵路國有之名,将已歸民間所有的川漢、粵漢鐵路築路權收歸“國有”,馬上又出賣給英、法、德、美4國銀行團,激起湘、鄂、粵、川等省人民的強烈反對,掀起了保路運動。
3、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各地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推舉立憲黨人蒲殿俊、羅綸為正副會長,以“破約保路”為宗旨,參加者數以十萬計。清政府下令鎮壓。
4、1911年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羅綸、蒲殿俊等保路同志會代表,槍殺數百請願群衆。第二天又下令解散各處保路同志會。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憤怒,将各處電線搗毀,沿途設卡,斷絕官府來往文書。1911年榮縣獨立,榮縣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先聲。
5、清朝廷為撲滅四川的人民起義,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緻使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
6、1911年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聯合反清。并決定請黃興、宋教仁或譚人鳳來鄂作起義指揮,主持大計。
7、1911年9月24日,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發動起義。各标營黨人代表均參加,通過“人事草案”和“起義計劃”,軍事總指揮為蔣翊武,參謀長為孫武,總理為劉公。
8、南湖炮隊黨人暴動未果。炮隊事件後,清湖北當局下令收繳新軍部隊子彈,同時增強市面軍警力量,盤查甚嚴。當局召集官長會議,決定軍隊提前過中秋節,八月十五日不放假。
9、1911年9月28日,湖南黨人焦達峰函告武昌起義指揮部,10月6日起義湖南準備未足,請展期10天。再加上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趕到武漢。起義指揮部決定10月16日湘鄂兩省同時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