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中心醫院骨關節及運動醫學科郭舒亞手術團隊成功為一名患者進行了關節鏡下膝關節後交叉韌帶翻修重建手術。
今年42歲的張先生,5個月前因外傷傷及右膝關節,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為右膝後交叉韌帶損傷,并在當地醫院住院接受了關節鏡下右膝後交叉韌帶重建術。手術後張先生一直感到膝關節疼痛,拆除支具後頻發打軟腿,隻能拄雙拐帶支具行走,無法爬樓梯及走路,而且遲遲沒有好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給他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四處求醫無果,經多方打聽後,張先生找到了濟南市中心醫院骨關節及運動醫學科郭舒亞主任。充分了解病史及治療經過後,郭主任對張先生進行了詳細的體格檢查,并仔細閱讀、分析相關影像學檢查結果,分析張先生膝關節疼痛、打軟腿與膝關節後向穩定性差有關。患者的右膝CT及磁共振檢查顯示胫骨及股骨隧道位置欠佳,綜合目前的各項資料,考慮張先生首次韌帶重建手術失敗,需要進行後交叉韌帶翻修手術。
*資料圖片
然而,韌帶翻修手術尤其是關節鏡下韌帶翻修手術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簡單,它是技術上非常複雜的手術。首先,由于張先生初次手術重建後交叉韌帶時采用的移植物是LARS人工韌帶,初次重建采用人工韌帶在省内比較少,而進行人工韌帶取出翻修的經驗更少之又少。其次,韌帶翻修手術對手術者技術要求非常高。張先生初次後交叉韌帶重建手術時,骨隧道位置欠佳,翻修時需重新鑽取隧道。經過術前仔細規劃測量,新舊隧道間最多可以保留2-3mm的空間。如果新舊骨隧道間距太小,強度不夠,骨壁容易斷裂,導緻手術失敗;如果保留太多,隧道位置不好,手術遠期也容易失敗。這就要求操作非常精細,不能出一點點偏差,這是對團隊成員的巨大考驗。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後,在郭舒亞主任的全程指導下,李磊、曲新濤副主任醫師所帶領的手術團隊成功為張先生實施了關節鏡下後交叉韌帶翻修重建手術。術後,張先生在醫療團隊細心指導下積極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病情恢複良好,順利出院回家休養。出院後早期随訪發現,張先生膝關節疼痛及不穩感徹底消失,膝關節各向穩定性良好,目前正在順利康複中。
随着醫學的不斷進步、互聯網醫療的快速發展,膝關節韌帶損傷越來越得到社會大衆的重視。膝關節周圍韌帶結構主要包括:前交叉韌帶、後交叉韌帶、内側副韌帶和外側副韌帶等。其中,後交叉韌帶是限制膝關節處胫骨前後移位的主要結構,随着不斷深入了解,人們也認識到了它對膝關節穩定性及功能的重要意義。關節鏡下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是目前針對伴有明顯膝關節不穩的前/後交叉韌帶斷裂的主要治療方法。然而,對于關節鏡下後交叉韌帶翻修重建術,手術難度較大、操作困難,對手術者的手術能力及關節鏡水平有較高的要求,稍有偏差,往往會造成重建失敗。
關節鏡下後交叉韌帶翻修手術在我科的成功開展,意味着科室膝關節微創手術邁上了新的台階,也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至此,骨關節及運動醫學科在常規開展關節鏡下半月闆縫合術、遊離體取出術、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微骨折術、肩袖修補術、盂唇修複術、肩峰減壓成形術、踝關節融合術、各關節清理術等手術的基礎上,已順利開展關節鏡下前/後交叉韌帶翻修術、前後交叉韌帶一期同時重建術、多發韌帶修複重建術等複雜手術。在科主任郭舒亞的帶領下,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持續提升醫療技術水平,開展了多項新業務、新技術,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受到了省内外患者的一緻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