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内涵最深的一個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悠久曆史文化。從前古人講究“敬天、敬地”,因此在民間流傳的禁忌也不少,一代代流傳下來,就連最熱鬧的新年節日,老人也常提醒後輩不要觸犯禁忌,以期來年好運,至于其靈驗性則有待研究。
一、言語忌諱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過春節有的也叫過年,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習俗。拜年詞是人們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相互祝賀的話語,用來表達吉利、吉祥的心願。
春節期間,民衆見面都要說恭賀話。例如:恭喜發财、年年有餘、歲歲平安、步步高升、大吉大利。
語言學者指出,拜年詞通常因年代、身份、境況、心理等不同而各異,而與之相對的就是拜年禁語了,一般就是不吉利的或者是不被人喜歡的一些詞彙。而這就是所謂的拜年禁語了。
1、不能打人、罵人,以保持好兆頭。尤其不要罵孩子。傳統認為孩子初一若挨了罵,就要挨一整年的罵。尤其要求初一這天要說好話,不能說粗口不雅之言,有些地區萬一小孩說溜了嘴,大人會馬上跟着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另外,還忌諱與家人或朋友吵架。
2、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們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言論禁忌”特别多。語言方面,凡是“破”、“壞”、“沒”、“死”、 “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若不慎犯忌,要以吐唾沬、說“童言無忌”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後果。節日期間,忌諱與人談論與死、病、災有關的話題,與此在關的字眼如“完了”、“不行了”等也要回避。
3、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兇禍。故這一天 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
4、另外,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場的人就得馬上說上兩句吉祥的順 口溜(如“缶(瓷器)開嘴,大富貴”等)來彌補。春節吃飯時候忌諱摔碎盤、碗等,認為這不吉利,如果不小心打碎了杯、碗、盤等,要及時說一聲“碎碎(歲歲)平安”。
5、忌跟還在睡覺的人說拜年的話,也不可以躺在床上說恭喜。年初一對方還躺在床上時不要跟對方拜年,等對方起床再拜年,因為這樣會讓對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
6、若是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會說“打發打發” (發财之意)。
7、忌諱的語言很多。從春節前十幾天一直到正月十五,說話都要注意。比如,不能問“你買什麼了?”,要說“都準備齊了?”;特别忌諱“不”“沒有”“不夠” “病”“疼”字,需要婉轉的表達這幾個“不”等的意思,就好象“密電碼”,大家都心領神會,我們小孩子就需要大人教,跟現在學習外語一樣。
8、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這樣表示對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9、華北地區一帶包餃子忌諱數數,據說一數數就少了。忌諱說“夠了”、“不夠”、“多了”、“少子”這些話都是不吉利的。
二、行為禁忌
春節期間,傳統認為人們的很多日常行為中都帶有隐含的特殊意味,因此有些平時顯以為常的事在這幾天也變成了禁忌。
·除夕夜要“守歲”,大家需要到午夜以後才休息。當時沒有電視機,大家就靠喝“地瓜幹酒”和幾個過年的菜消磨時光,主要是回顧過去,講故事和見聞。小孩子就是放零星的鞭炮,如果睡早了就是違反“忌諱”。
·除夕夜禁止開箱櫃,因為看箱櫃意味着财物流出,為免财物丢失,所以禁止在這一天開箱倒櫃。
·除夕夜守夜,燈要徹夜不滅,忌黑暗。
·春節期間貼窗花、對聯等剩下的漿糊不能留,否則就暗示着來年日子會越過越糊塗。
·忌諱打破碗碟。萬一打破了,就念叨"碎碎(歲歲)平安"化解。
·年三十夜不能倒油,那是很不吉利的事情,點燈的油、炒菜的油,大人們都要小心伺候着,深恐小孩搗亂,潑了油,等于“倒了竈”,來年要倒大黴。
·大年初一要早起,越早越好。那樣就幾乎一整夜不睡覺了。我似乎還沒有睡着,就被劈劈啪啪的鞭炮聲震醒了,精神也來的很快 。說什麼也不允許睡懶覺,那樣也是不“吉利”的,會在一年中生病。
·不動刀。中國的一些農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動刀或剪刀的習俗。
·不宜殺生。殺生必見血光,為不祥之兆,會引起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不洗澡,不洗頭。一些傳統中,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或洗頭,以免洗走或掃走運氣。
·忌正月理發,因為死去的人需要理發更衣後才入棺,因此人們認為理發與喪事有一定聯系,為了求好兆頭,所以禁止在正月裡理發。
·土家族人忌諱挑水。這是因為擔心挑水會驚動到龍
來源:綜合網絡(圖片來源于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