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語文素養?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文積累習慣》,締造成一個高語文素養的人#語文積累##語文素養##家庭教育加油站#,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語文素養?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語文素養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語文積累習慣》,締造成一個高語文素養的人#語文積累##語文素養##家庭教育加油站#
在人們眼中,能滔滔不絕地說、能洋洋灑灑地寫的人,才是一個語文素養較高的人。其實滔滔不絕說的洋洋灑灑寫的都是他們心中的積累。離開了積累,“說和寫”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積累語文基礎知識,無以成語文之大廈。培養學生成語文積累的習慣,樹立語文積累的新理念,是老師和家長們的責任。
學生應該從語言素材、言語經驗、大量閱讀等方面進行積累,從而養成善于積累的學習習慣。
語文知識的積累,它既包括字、詞、句、段、篇等語言素材方面,又包括聽說、讀、寫等言語經驗方面。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積累,養成“積累學習”的好習慣:
第一、語言素材方面的積累
1用“心”閱讀。
閱讀中積累“文章不是無情物”,它傳達的是作者熾熱的情與愛,隻有讀才能把作者深刻的情感挖掘出來。
學生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閱讀準确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讓讀者與作者筆下人物進行角色換位,使讀者的情與作者的情和諧統一,使文本中那些準确傳神的、充滿靈性的語言能喚起學生心中某種情愫。
語文積累是一種文化火種的傳承,是一種民族信念的潛移默化,是從語言中尋找中國文化的精神,是從語言的酒窖中發酵出中華思想的芳醇。精凝的語言背後,潛藏的是睿智的心神;不論無意中的妙句還是有意的留白,均透露出無盡的韻思。
2學生做成語、鮮活詞、近義詞的積累。
初中生除了做好課文詞語積累外,更要突出對鮮活詞彙和成語的積累。作為父母都應該知道詞彙積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
完成的,因此,要讓孩子每周摘抄十條或更多的成語,成語的條目不規定,但要求做到了解成語的意思并能造句。這樣堅持兩年,學生的作文用語就生動豐富得多了。既可以提高學生詞語使用的準确率,又能豐富學生的語彙。
3、做美文摘抄和讀書筆記。
家庭要有着良好的閱讀環境,家裡要儲備一些孩子喜歡的書籍,比如天文、地理、文學、古詩詞、小說、成語故事、智慧故事、寓言故事、知識百科、十萬個為什麼……。
(1)閱讀要做讀書筆記,把自己比較欣賞的語言材料摘錄下來,如好詞好句,好文段,乃至好的整文,以便于需時使用或平時記誦;
(2)閱讀之後要養成寫讀後感的習慣。主要對自己的思想火花進行記錄,如讀了一篇好文章,心裡有了感慨,或見到諸如古人遺物、生活異常現象等觸動了心靈,将這些以劄記的形式記下來,從而就有了思想的積累。能讓孩子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活躍思想,思想積累不僅能促進由思想到言語的升華,而且還能促成學生思想系統化。
4、學生要制作一個《錯題筆記本》。
到了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三,往往在大容量的試題複習過程中,往往出現剛剛做過的試題又忘記的現象。過多的試題并不能促進學生的能力,但不做練習也不能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所以,家長一定要孩子抄寫原題(包括原來做錯的地方),然後用不同顔色的筆寫清正确答案,旁邊标注清楚錯誤的原因及其他情況。雖然這樣試題做少了,但收效非常好,尤其在語言基礎題部分的效果實實在在看得見。
第二、言語經驗方面的積累
最好的方法是:每周一篇《小作文訓練》或堅持《寫日記》。
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他們的認真寫作練習。
《小作文訓練》的内容題材可以不限。從自我介紹開始,到探讨生活、理論人生,他們試圖以柔弱的肩膀扛起這個世界,一句句誠懇的話語是那麼熱切期盼與人交流。
多次筆耕之後,文章的内容不再單調,文章的情感不再虛假,文章的語言不再生澀,他們寫出一篇篇情文并茂的習作,盡管他們的筆還是那麼稚嫩,但他們沒有放棄“搏擊長空”。
第三、家長要切實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積累的新理念。
語文學習離不開積累,語文積累是個過程,不僅是機械地抄抄寫寫,也不是死背詞語解釋、語段、篇章。
1、大家都知道積累的重要性,但究竟該進行哪些方面的積累呢?
我們不能局限在語言層面,還應考慮文化積累、生活積累。要跳出“小語文”的習慣思維,如果僅僅把“語文”理解為“語言文字”,視野當然就很難拓展開來,“語文”豐富的文化内涵就不會受到重視,“語文”本應有的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關注就會被忽略。這樣的語文積累隻能造就出唯書唯上、缺乏靈性的“書呆子”,卻很難培養出富有個性、
充滿創造欲望的學生。
2、家長要指導孩子科學高效地積累的内涵,需要糾正以下錯誤傾向:
(1)、忽視語文積累的記憶與理解、感悟、鑒賞等環節的聯系,把積累變成孤立、機械的記憶活動。
積累是新的認知結構的積極重建,不是知識的機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體意義,識别内容的具體特征,了解内容之間、内容與原經驗結構之間的具體聯系,是有效積累的前提。
一味強調記誦,隻能是事倍功半。許多人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等“重讀”傳統為理由,為不求甚解的讀書辯護,殊不知古人重“多讀”,更重“自悟”,沒有“悟”的“多讀多背”與死記硬背并無區别。
語文積累确實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對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鑒賞很難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經驗、閱曆的增加多次反複。
利用最佳年齡時期多記誦一些優秀作品能夠終身受益。但最初的記誦吸收是以理解感悟為前提的,“悟”得越多,記誦的效果也會越好。
(2)、巧妙激發學生的興趣。
讓孩子為積累的對象所吸引,産生讀、背的需要和欲望,積累才會有内驅力。從這個角度來看,語文積累需要家長制定一系列的引導、激勵方法策略。
(3)、語言積累偏重于知識的擴充,忽視自主積累的意識、能力與習慣的培養。培養自主意識、能力與習慣比增加積累知識更重要。
有了自覺積累的意識,學會了積累的方法,養成了注意積累、善于積累的習慣,孩子才能自覺主動讀書。
(4)、在文化積累方面,過分強調傳統文化的傳承,鼓勵批判創新明顯不足,更重要的是缺乏鮮活的、具有時代色彩的主流文化的引入;對待名家名篇過分依賴,缺乏批判心理指導。這樣的人文教育不利于科學的文化精神、多元文化觀念的形成,隻能培養出盲目崇古、崇書、崇尚權威、亦步亦趨的文化屈從者。
(5)、生活積累方面,過多強調了解、感受、體驗生活的必要性,把認識生活與參與生活、改造生活割裂開來。
隻看到生活積累是語文學習的基礎,看不到語文學習又是認識生活、參與生活、改造生活的手段。認識生活的目的模糊不清,語文學習仍然是脫離生活的純工具訓練。
社會在發展變化,時代文化語境的變化,應該賦予語文積累以新意,注重聯系實際,面向未來,面向世界。
寫在最後:家長要以一種新的認識、新的理念來對待語文積累,要在語文積累的過程中尋找一種文化精神。要盡可能地反映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重視現代信息的傳輸,讓孩子感受到閱讀和表達的愉快,引導孩子們主動閱讀,廣泛涉獵,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