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不見首不見尾原是談詩的神韻,後用來比喻人行蹤神秘,不露真相,也比喻言辭閃爍,使人難以捉摸。出自清·趙執信《談龍錄》:“詩如神龍,見其首不見其尾,或雲中露一爪一鱗而已。”
《談龍錄》是清代趙執信所撰的詩話。共一卷,三十六則。此書專為批駁王士禛詩論而作,持論多本馮班、吳喬之說。趙執信以吳喬“詩之中須有人在”之說為名言,批評王士禛詩僞飾失實。
趙執信(1662-1744年),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東益都人。其官至右春坊右贊善兼翰林院檢讨。二十八歲被革職後,趙執信五十餘年間到處漫遊。著作有《饴山文集》、《饴山詩集》、《禮俗權衡》、《聲調譜》和《談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