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突然聯系我,原因是他的孩子心理出了問題,不願意上學,整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并且已經有了自殘的傾向。
我建議他趕緊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孩子很可能得了抑郁症,并且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階段,根據目前的狀況來說,已經不是普通的心理咨詢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了。
這兩年,關于心理學的内容一直都很火。
從原生家庭的影響,到對抑郁症及其他精神疾病的讨論,再到心理劇場的播出,以及網絡上随處可見的心理咨詢類廣告,這一切都說明了如今的心理學已經到了快速發展的階段,更多人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開始重視自己及家人的心理問題。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大多數的人并沒有因此而獲得幸福,反而過得更累了。在這種緊張、重壓的環境下,很多人都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關注自己的原生家庭,尋找讓自己痛苦的原因。
想要了解心理學,有一個人無論如何也邁不過去,他就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在18世紀後期,就是他第一次提出了精神分析的概念,開創了潛意識研究的新領域,出版了《夢的解析》,促進了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說他是心理學界的鼻祖,一點都不為過。
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有幾個重要的概念,是心理學愛好者一定要理解的,否則,就不算真正入門了這門學科。
這幾個概念,便是《自我與本我》這本書中所提到的問題。
這本書正是弗洛伊德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維樂原則、社會群體心理分析、意識與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等内容,是我們入門心理學必須要清楚的知識,所以,這本書很有學習和收藏價值。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說一下自我、本我、超我三者之間的關系。
01、本我:原始的欲望本我這個詞,生活中聽到的并不多,但我們對它都很熟悉。
在心理學中,本我就代表着我們最原始的欲望,是人類最初時的狀态,它像個小孩,追求快樂原則,從不顧及什麼。
人類要存活下去,就一定會有欲望,有生理上的欲望,比如:吃喝拉撒等,也有心理上的欲望,比如:對金錢、權力的欲望。
本我是我們活下去的條件,但是本我中也包含很多人性的陰暗之面,通常,這些本我不會被我們察覺到,它隻會在潛意識中存在,并支配着我們的行為。
本我功能過強的人,一定會被自己的欲望毀掉,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數不勝數。如何管控本我?自我與超我的作用功不可沒。
02、超我:道德與良知每個人的人性中都有陰暗的一面,可生活中為什麼大多數人能控制住自己,不會做壞事
呢?這就是超我在起作用了。
超我就是我們内心的良知,它來自我們成長中家庭和社會的價值體系,它總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來審判你,好讓你吾日三省吾身。
那些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做壞事的人,一定是超我功能弱的表現。可超我的功能過于強大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的人,會對自己過于苛刻,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愛,人生就會很痛苦很蒼白。
超我與本我功能如何維持平衡,就要靠自我意識的管控能力了。
03、自我:現實的自己
現實中,很多人都會覺得累,因為要做選擇,要處處權衡利弊,要維持生活的動态平衡。
而自我,就與現實中的我們一樣艱難。從感知欲望到管控欲望,從服從欲望到阻止欲望,自我的發展有着難以言說的困難。
自我是處在本我與超我之間的天平,它決定着天平的傾斜程度,管控着我們最終的行為。
如果自我的功能很差,我們就會被本我或超我控制,變得利欲熏心,沒有道德,或過于謹小慎微,強迫壓抑。
隻有這個天平是平衡的,我們才能做出取舍,同時又不會讓自己很痛苦。這樣,我們的人格才是正常的,才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下去。
在《自我與本我》這本書中,作者也分析了抑郁症的症結所在,指出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就是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失衡所緻。
在抑郁症患者中,心理良知的表現最為強烈。由于患者現實中一些重要情感的缺失,再加上理想自我和超我的力量過于強大,使他們感到卑微、痛苦。
一般人很難理解這種痛苦,所以對抑郁症患者來說,道理和勸說都沒有用,他們需要的是理解、信任,愛和支持。
看到這裡,你或許對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結構理論有了些許理解。有這樣一比喻可以很形象地形容三者之間的關系,那就是一輛奔跑中馬車。
其中,前面的馬兒就代表着本我,後面的馬車是超我,而中間控制速度和方向的馬夫,就是自我。
馬兒跑得快慢,要去的方向,馬車的颠簸程度等等,都要靠我們的馬夫來把握控制,所以三者的平衡發展,對一個人的精神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當然,以上這些隻是弗洛伊德結構理論的冰山一角,想要學好心理學,還需要我們花費更多的心力和時間。
《自我與本我》這本書,是我們走進心理學的一個很好方式,學習一些專業的知識,當我們内心遇到挫折,遇到痛苦的時候,或許這些以前學過知識,會變成明燈,照亮你的心理,讓你順利度過黑暗的那段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