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
“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挂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
屈原與端午節的傳說端午節,最為人們所知曉的一段事迹,是為紀念2000多年前,我國偉大詩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
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屈原投江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22歲時,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輔佐楚懷王。
屈原
戰國時代,楚秦争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诋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
戰國局勢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于秦國。
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但心中總在眷戀着祖國,于是又折回洞庭。
殘酷的現實終于使他感到了絕望,自度已無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負都已付諸東流,便在汨羅寫完《離騷》的最後一章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屈原投江地在地圖上什麼地方?汨羅江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稱汨水,為主源;北支稱羅水,至汨羅市屈譚(大丘灣)彙合稱“汨羅江”。
汨羅江發源于江西省修水縣黃龍山梨樹埚,經修水縣白石橋,于龍門流入湖南省平江縣境内,向西流經平江城區,自汨羅市轉向西北流至磊石鄉,于汨羅江口彙入洞庭湖。
汨羅江全長253公裡,流域面積達5543平方公裡。
汨羅江
長樂以上,河流流經丘陵山區,水系發育,水量豐富。
長樂以下,支流彙入較少,河道展寬可通航,為東洞庭湖濱湖區最大河流。
汨羅江與汨羅市
我們再網上查了大概關于屈原投江地方的具體描述:
在汨羅江注入湖口以上約1.5公裡處,潭水很深,是屈原投江殉難處,有石碑記其事。
在今天嶽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山和磊石山之間。
清光緒《湘陰縣圖志·卷二十二·水利志》載:“河泊潭在鴨舌港西北,見洪武冊,一作河步獺潭,據盛宏之《荊州記》:羅縣北帶汨水西流注湘,去縣城(羅城)三十裡名屈原潭,《水經注》汨水又西為屈原潭,即羅淵也。今河泊潭,距古羅城三十裡,正古屈原潭也。”
《荊州記》是曆史上最早的沉江地點的記載,三十裡是其距離,而河泊潭正好離古羅城三十裡。
汨羅江故道
我們在衛星地圖上還能看到,汨羅江在入戶口的故道,按照上面所述,屈原投江的位置大概就在這裡。
入湖口1.5公裡位置
屈原投江大概位置
今留有屈子祠、騷壇、屈原墓群等古迹和遺迹。
屈子祠
屈原墓
每逢農曆五月初五,汨羅江畔的百姓總要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活動,以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總結以上就是屈原跟端午節的淵源,已經我們衛星地圖大概找出的屈原當年的投江地點,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