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23800元的微信
“你好,我是良渚新城派出所工作人員,你剛剛是不是接到了詐騙電話,千萬不要相信,那是詐騙,停止一切操作。”
2022年6月的一天,浙江餘杭輔警沈良平發出了這條“價值23800元”的微信消息。
彼時,家住餘杭的伍先生剛接到一個自稱為某客服的電話,稱其大學時期辦理了“學生貸”,需要及時注銷。伍先生按照對方的要求下載了一款網絡貸款APP,正準備在該平台上貸款23800元并轉入對方賬戶。看到沈良平發出的微信預警提醒,他方才恍然大悟。
2021年以來,日均下發預警指令超11萬條,避免近3000萬名群衆受騙,全年共攔截詐騙電話15.5億次,詐騙短信17.6億條,這是今年3月公安部最新披露的數據。
反電詐的法律利劍
而就在近日,電信詐騙犯罪這一發案率最高的突出犯罪,迎來專門法律治理時代。9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表決通過,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反電信詐騙法的通過實施,是一次快速、精準回應社會需求的“小切口”立法,終結了電詐領域相關法規分散、法律層級較低的困境,不僅反映電詐發案之頻繁、治理形勢之嚴峻,亦足見對此類犯罪嚴厲打擊懲處、保護老百姓“錢袋子”的決心。
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是由多鍊條、多層級、多環節構成的複合型犯罪形式, 龐大的上、中、下遊黑灰産業滲透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各個環節。對此,此次通過實施的反電詐法專門強調了“源頭治理”“全鍊條治理”和“綜合治理”。
具體而言,反電詐法一方面強調從源頭預防、打擊和治理網絡黑灰産業;另一方面更加側重用戶端保護,一手協調相關行業平台履行反詐職責,一手動員全社會力量進行反詐宣傳,提高反詐意識。可以說,反電詐法的通過實施是在犯罪團夥——平台——受害者這條犯罪傳導鍊條的每一環節以法律設計形式發力,實質性地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減少被害可能,為綜合長遠的治理搭建了框架。
反詐需要群防群治
其實,電信網絡詐騙的本質,是人們的生活深度嵌入數字時代的結果。随着互聯網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産生活加速向線上轉移,越來越多的資金交易以數字形式發生,而網絡領域的數字風險和高流動、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如今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呈現出規模團夥化、技術專業化、作案跨平台的趨勢,引流和詐騙模式也不斷升級,詐騙過程周期長、環節多。
以十分典型的“殺豬盤”詐騙為例,犯罪分子瞄準了現代人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弱點,犯罪過程同時涉及婚戀平台、通信平台甚至網絡金融平台等多個平台,時間長達1-3個月。同時,由于詐騙話術迷惑性極強,且資金交易大多是由賬戶本人操作,風險特征更加隐形、識别難度更甚。
因此,正如反電詐法所強調的“綜合治理”一般,反詐不僅需要法律層面的頂層建構,更需要建立群防群治的全社會綜合機制。
技術 人防,做好“反詐看門人”
·更全面:一場技術與心智的對抗賽
首先,詐騙依托于網絡,防治也需要網絡支持。在實際的詐騙案例中,有大量的資金通過微信支付等互聯網服務平台進行交易。因此,作為風險應對的重要參與方,電信、互聯網平台可謂是“反詐看門人”。此次反電詐法的第四章明确規定了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對涉詐風險的監測、識别、處置等犯罪防範義務。
如今,反電詐與打擊網絡黑灰産業成為同時深度使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與充分搭建人防機制的重點領域,包括騰訊在内,衆多中國科技企業都在共築這道“反詐防火牆”,實現全社會的聯防。
同時,為防範電信網絡詐騙,近年來國家反詐中心也向大衆推薦了國家反詐中心app等多款反詐利器,不僅包括專注提供可靠信息、有效甄别的全國移動電話卡“一證通查”服務、雲閃付APP“一鍵查卡”,更囊括96110預警勸阻專線、12381涉詐預警勸阻短信系統、來電提醒“反詐名片”、“微信支付風險預警”等預警勸阻機制。
可以說,這是全方位地搭建了針對用戶的“心智對抗防火牆”,旨在用交互式的風控技術,将受騙用戶拉出“自願支付”的劇情,意識到自己正在被騙。
以微信支付風險預警為例,從高風險交易彈窗,到15分鐘的“轉賬冷靜期”,再到防騙客服人工電話提醒,在預警和勸阻機制的構建上,可以看到騰訊正在向技術注入人情,以更具交互性質、更有溫情的方式喚醒用戶的安全心智。
·更精準:“精準推送”的反詐宣傳
此外,反詐宣傳是最根本、最有效的反詐一環。對此,反電詐法也有專門的規定,例如第八條規定要加強對老年人、青少年群體等特殊群體的宣傳教育。可以看到,反詐宣傳正逐步走向分群體、分類型的精準宣傳,有效對抗不法分子的針對性詐騙手段。
近日,在國家反詐中心的指導下,騰訊多部門聯合開展“反詐在行動”系列宣傳活動。微信支付、騰訊守護者計劃、微信安全中心、QQ、騰訊手機管家等部門,通過公益短片、趣味答題、宣傳海報等多種形式,進一步普及電信網絡詐騙的防範知識,提升社會公衆的反詐意識。
全民反詐的背後,是數字時代風險對當下的法治安全與公民利益的挑戰。提升反詐意識、扼止電信網絡詐騙,既需要法律之劍,也需要技術之盾。
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這既是對産品設計的要求,也是對風控技術的要求,隻有不斷增強風險監測、分析和預警能力,并搭建跨平台、跨地域的信息共享系統,才能實現對電信網絡詐騙行為的有效甄别和防範。
來源:半月談
責任編輯:辰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