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9年以前,古巴還是一個深受美國影響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巴蒂斯塔通過軍事政變上位前,古巴其實早就經曆過多次改革派與保守派、文官體系與軍官體系的鬥争了,隻不過在1952年,代表軍方、地主、财閥等利益的巴蒂斯塔勝利了而已。如果有網友看過《教父2》這部電影的話,應該會對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共産主義革命有着相當直接的印象。
該電影男主麥克·柯裡昂以柯裡昂家族老大(意大利黑手黨犯罪集團大佬)的身份,參加了古巴獨裁者巴蒂斯塔的晚宴。在這場晚宴上,古巴軍政府邀請了大量美國資本家,以及來自國内的地主與其他國家的官僚或貴族。而就在麥克·柯裡昂與其他意大利黑幫家族協商,準備好在古巴進行商業投資時,古巴人民的革命軍隊卻已經打進了哈瓦那(古巴首都),巴蒂斯塔的獨裁統治在當時看來,也是岌岌可危了。
為此,麥克·柯裡昂與其他意大利黑幫家族分子隻能狼狽逃回美國,在古巴革命軍攻占哈瓦那的第二天後,巴蒂斯塔政權就被徹底推翻,古巴的共産主義革命運動終告成功。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了解古巴地理位置的朋友與美國拉美政策的網友應該都知道,古巴本土離美國本土隻有200公裡左右,距美國在佛羅裡達海峽的海島城市(同時也是美國最南端的城市)基韋斯特隻有150公裡左右。
在美國與古巴相距如此近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又與巴蒂斯塔政府有着極其密切的“盟友關系”,甚至在古巴本土南部還有一個所謂“關塔那摩美軍基地”(裡面有臭名昭著的關塔那摩監獄),證明了美國在古巴有着極為關鍵的政治利益。而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美國早在詹姆斯·門羅總統時期,就發表了極具帝國主義特色的“門羅主義”政策(1823年)。
這個政策表面上是美國希望禁止歐洲國家介入到美洲事務當中,從而保護整個美洲的“安全”,然而實際情況卻是美國以保護拉美國家安全之名,通過軍事、政治、經濟手段對拉美國家進行暗中殖民,在經濟上壟斷拉美國家的市場,在軍事上威脅拉美國家服從美國對外的國家利益,在政治上扶持親美的拉美領導人,從而讓不少拉美國家出現一些出賣本國利益給美國,來豐厚既得利益集團的财富,從而又能獲得美國軍事保護,最終實現美國政府與拉美國家資本家、地主的“共赢”。
毫無疑問,美國在古巴也是這麼玩的。與巴蒂斯塔政權打好外交關系後,通過美國企業在古巴的市場壟斷,徹底根除古巴民族實業的發展,讓古巴在革命前的經濟一直極端依賴于美國。而在軍事上,為了保護巴蒂斯塔的獨裁統治,美國還派遣了大量空軍部隊空襲古巴革命遊擊隊(然而用處不大)。由此可見,美國對古巴革命的勝利也勢必是深惡痛絕,忌憚不已的。那問題來了,既然美國如此“反共”,在冷戰時期為什麼美國沒有消滅古巴的社會主義政權,反而在蘇聯解體十多年後,毀滅了伊拉克的薩達姆政權?
事實上,美國不是沒有嘗試過推翻古巴革命政權,隻是因為美國礙于在外交名譽與政治利益上的取舍,以及在冷戰中對抗蘇聯時,無法在古巴真正取得成功罷了。要知道,美國在1961年發動過對古巴的軍事入侵行動,即著名的“豬灣事件”,其入侵的結果不僅沒有打擊到古巴革命政權,反而還導緻美國在軍事、外交上的名譽雙重“破裂”,古巴最高領導人卡斯特羅也更是對美國提高了警惕。
而正是這次“豬灣事件”,更讓古巴走向了親蘇的外交路線,為之後“古巴導彈危機”埋下了伏筆。可以說,如果沒有美國對古巴的軍事入侵、政治敵視、經濟封鎖、文化滲透,就算古巴實現了共産主義革命運動的成功,也不至于變得反美。畢竟,古巴實際上非常需要與美國的貿易來往(尤其是古巴的蔗糖、雪茄等中低端工業産品出口,同時又要進口來自美國的汽車、電腦等中高端工業産品進口)。
而正是在美國對古巴的經濟封鎖下,蘇聯與古巴的關系反倒更進一步,在美國發動對古巴的軍事入侵後,古巴更是深感美國的軍事威脅,從而徹底倒向了蘇聯。而美國在此之後沒有對古巴動手的原因,實際上就和蘇聯有很大關系。雖然古巴沒有研發核武器,但是蘇聯卻可以在古巴直接部署大量核彈頭與中遠程彈道導彈,從而将蘇聯對美國的核威懾範圍補充得更加充分、完善(至少可以輻射美國全境所有城市)。
如果美國在豬灣事件後,膽敢再次入侵古巴的話,那蘇聯的核彈頭可就不長眼咯。于是,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的緊張局勢下,以及在古巴導彈危機中,随時都可能一觸即發的全球核戰陰雲中,就算美國軍方敢賭上全美國人民的性命,與古巴開戰、與蘇聯開戰,深居于白宮與豪華别墅中的美國政客與資本家也不可能為了侵略古巴而葬送自己的特權。
所以,在豬灣事件後,美國一直都不敢入侵古巴,最多也隻是對古巴最高領導人卡斯特羅發動了“數百次暗殺”(但卻全部失敗)。那麼在蘇聯解體,美國獨霸世界後的20世紀90年代,為什麼美國仍然不選擇侵略古巴呢?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對自身的外交聲譽與政治利益有着“維護”的原因。
蘇聯解體後,古巴的經濟不能再仰賴于蘇聯的援助,在美國數十年如一日地封鎖下,古巴勢必需要保持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會嚴重下降,否則,無論如何支持共産主義革命的古巴人民,也終究會因生活水平太差而不滿的。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2021年,針對古巴政府的一些抗議也确實發生了,不過古巴人民依然是在支持共産主義的框架下進行的抗議遊行活動,并沒有接受歐美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
不過,對于古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狀況,美國倒是可以乘虛而入,試圖颠覆古巴革命政權。而美國政府之所以沒有做的原因,其實就是在維護自己的外交名譽,試想一下,如果美國又靠政治陰謀颠覆了一個人民革命的國家,那美國政府勢必會遭到來自全球絕大多數國家的譴責與抗議,這對于經濟繁榮時代的美國來說,是沒有必要去做的。
更何況,古巴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力量,都沒有對美國産生威脅。古巴也不像中東國家那樣有着大量石油資源,美國并不會為了推行所謂的“美式民主價值觀”而再度入侵古巴。而在中國崛起的時代背景下,消滅古巴的革命政權已經是非常次要的選項了,美國最主要的政治目标,就是遏制中國,乃至削弱中國。
不過,就算美國不會推翻古巴,也大概率會繼續封鎖古巴。就算實現了古美兩國的和解,也勢必會附加一些經濟、政治制裁與文化滲透,從而妄圖讓古巴内部“不攻自破”。也就是說,美國從明面的短期入侵,轉變為了暗中的長期滲透。那麼古巴至今在美國旁邊都安然無恙,為何伊拉克卻慘遭美國軍事入侵呢?
有三個原因,分别是美伊關系的惡化、美國對石油資源的控制、以及美國完成“中東再平衡戰略”。在兩伊戰争時期,伊拉克作為一個受到歐美支持的中東國家,被美國看作是一個“正在對抗邪惡波斯帝國”的世俗化阿拉伯國家。在伊拉克軍隊裝備需要支援時,蘇聯向薩達姆伸出了軍售之手,而美國也在外交上給了伊拉克以支持。
如果說薩達姆之後不選擇作死般侵略美國盟友科威特,那麼伊拉克也不至于衰弱成今天這種地步。當然,薩達姆、卡紮菲這樣的獨裁者被權力沖昏了頭腦,很難理性的去思考問題。更何況是和極盛時期相當傲慢的美國對抗。在薩達姆派遣大軍入侵科威特,與沙特軍隊劍拔弩張時,美伊關系就注定是破裂且難以挽救的了。
畢竟,伊拉克的體量注定了他是一個小國,而不是像中國這樣能成長為超級強國。所以,美伊關系的惡化是伊拉克被入侵的原因之一(薩達姆和卡紮菲一樣背後沒有大國做靠山,在美國面前作死必然走向滅亡)。當然,在推翻薩達姆後,美國也曾聯合歐洲嘗試推翻叙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不過巴沙爾政府聰明地找到了俄羅斯作為靠山,從而能屹立于叙利亞内戰十年而不倒。
而要分析比美伊關系惡化更深層原因的話,美國對中東石油資源的強烈控制欲,就是其中一種。對于美國來說,控制住中東最主要石油生産國的重要性,不亞于遏制中國的崛起。隻要美國能徹底掌握伊朗、伊拉克、沙特這三大國家的所有油田,以及控制住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這三個波斯灣袖珍小國的話,在石油資源壟斷的基礎上,任意控制國際油價的漲跌,從而對中國、俄羅斯發起更大規模經濟戰,将有助于維護美國霸權。
于是,在2003年美國發起伊拉克戰争時,我們看到小布什總統非常重視“保護”伊拉克油田的安全。而這個所謂的“保護”,其實就是納入到美國的勢力範圍内罷了。然而極其有趣的是,美國為了獲得這些油田,花費了近8000億美元的軍費,超過了朝鮮戰争、越南戰争的戰争支出。而在美國用軍事手段消滅薩達姆政權後,反而讓伊拉克人民仇視起了美國,伊拉克政客也出現了“聯合伊朗,對抗美國”的迹象(在2020年美國暗殺伊朗少将蘇萊曼尼後時,把伊拉克高官也順帶暗殺了,從而激起了伊拉克大範圍的反美浪潮)。
也就是說,在客觀情況下,美國推翻薩達姆隻是暫時性地将伊拉克油田納入自身勢力範圍,從長久來看,伊朗反而卻從中收獲了未來的合作盟友,成為了未來美國霸權隕落後,在伊拉克國内的實際話事人(參考伊朗什葉派在中東範圍的擴張)。當然,小布什總統不會想這麼多,美國現在的政客們也不會考慮這麼長遠,畢竟,這些自私自利的政客從來不會關心美國未來保持“可持續性強盛”,隻是在一味消耗祖宗留下的家底來擴張美國對外短期的政治影響力與軍事控制力。
那美國控制伊拉克油田,摧毀薩達姆政權的更深層政治原因是什麼呢?就是為了進行完整“中東再平衡戰略”。這個中東再平衡戰略,一方面是美國為了徹底抑制住任何可能威脅到美國在中東利益的中東地區強國出現,另一方面,則是長久保持美國在中東的政治影響力,以繼續維持美國的石油壟斷戰略,更好地維護美元金融霸權。
所以,我們能看到為什麼美國如此倚重以色列。要知道,對于以色列來說,阿拉伯國家可以在未來可能的中東戰争中繼續輸下去,但保持現在實力的以色列,可謂是永遠“輸不起”的。而正因以色列在中東有着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制衡包括伊朗、土耳其、埃及、沙特在内的所有中東國家,以色列政府本質上又是美國核心盟友,所以,美國在進行中東再平衡戰略時,以色列在此之中又發揮了巨大作用。
不過,光是靠以色列對一些中東的反美國家進行壓制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軍事入侵伊拉克,長期打擊叙利亞,全面制裁伊朗後,美國在這些“大棒政策”的基礎下,又對海灣君主制國家進行“安撫政策”。首先,以色列與沙特為首的海灣君主制國家實現了和解,暫時放下了宗教、政治的對抗,其中尤其是阿聯酋,與以色列和解的态度相當積極,其背後必然有美國暗中推動。
而在以色列與諸如沙特這樣的海灣君主制國家和解同時,美國又在之前對它們進行過整合,讓沙特組建了一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即海合會),讓這個“中東小北約”集團裡的各國以更好的聯合對抗伊朗、俄羅斯。當然,随着中國經濟崛起,以及中俄兩國在經濟上有緊密合作的基礎上,俄羅斯在中東的發展勢必不可能被海合會的對抗所遏制,就算是美國斥巨資大搞“中東再平衡”戰略,其結果也必然會導緻美國在對華遏制戰略等方面“失衡”,徒增美國财政開支罷了。
由此可見,美國之所以不打近在眼前的古巴,卻為何要打遠在中東的伊拉克,與美國在海外的國家利益有很大關系。當美國政府評估軍事入侵一個國家所獲得的政治利益遠大于所損失的外交聲譽時,美國政府就可以采取軍事行動;當評估軍事入侵一個國家所獲得的政治利益遠小于損失的外交聲譽時,美國政府就沒有必要采取軍事行動,轉而會采用經濟、文化手段削弱、滲透其假想敵。
而在對付中國的時候,美國也是如此考慮的,隻不過美國在既在經濟上遏制不住中國崛起,也在軍事上無法削弱中國發展而已。而這一切,與中國自身實力與擁有的戰略資源、奉行的政治策略等有着極大關系。無論中國是否親美,或者是否擁有石油,隻要中國擁有能匹敵乃至超越美國軍事、經濟的潛在實力,中國就必定被美國針對、遏制、敵視。更何況,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社會主義強國,而且在世界曆史上強盛了數千年之久。
中華文明作為一個超越了五千年曆史的璀璨文明,有強盛過,有衰落過,但從未被毀滅過。随着中國的強大,諸如古巴、伊拉克這樣被美國封鎖或摧殘的國家,也勢必會因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而走向共同崛起。而随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無論是歐美還是亞非拉,全人類也必将會走向繁榮、共存、富強的新時代。我們終将見證霸權隕落,人類解放的21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