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副老照片是“溧陽縣反修小學七四屆初中畢業生初二(1)班全體同學合影”,拍攝時間1974年7月。為什麼初二就是畢業班?一所小學中怎麼還有初中畢業生呢?
從1958年9月開始,中國各地開始進行縮短中小學學制的改革試驗,實行小學5年制、初中2年制、高中2年制的九年一貫制學制。1978 年 1 月 18 日,教育部頒發《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規定多數農村地區的九年制中小學,應有計劃地使一部分具備條件的學校逐步過渡為全日制十年制學校,随後中小學九年一貫制的學制基本結束。所以,1974年的時候,初二就是畢業班。
小學辦初中是特殊年代的一種辦學形式,稱為“戴帽子”學校。關于“戴帽子”學校,《教育大詞典》的解釋是:“泛指在原來建制不變情況下增設高一級教育班級的學校。如增設初中班的小學,增設大專班的中等專業學校,增設本科班的師範專科學校。特指招初中班的小學。”
例如,《毛澤東與韶山學校》一文記載,毛澤東在1959年視察韶山學校時,進了校門,毛澤東站在操坪的一端向四周環顧。看到左右兩棟教室入門處白粉牆上端書有“小學部”“中學部”時問道:“咯是小學,還是中學?”“這裡原來是小學,1956年開始招收初中班,以後還準備辦高中。”學校負責人回答。“噢!原來咯是一所戴帽子的學校,你們是要搞‘一條龍’啰”。繼而毛澤東指着兩名少先隊員說:“那你們就是帽子底下的人啰。”說得大家一陣歡笑。現在,韶山學校已發展成為湖南省級示範性高中了。
南苑中學檔案室保存的史料
現在許多學校都曾經有過“戴帽子”經曆。例如上海的複旦二附中最早的初中班是複旦附小附設的,北京的順義一中最早的初中是仁和鎮小學附設的,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最早的初中是南苑鎮中心小學附設的。當時這種初中班的正式名稱是××××小學附設中學班。例如當時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的初中班正式名稱是:南苑鎮中心小學附設中學班。
“戴帽子”學校是當時解決師資不足、财政困難的一種權宜之計,當時國家沒有足夠的資源新建一所中學,隻能采取“戴帽子”的辦法。1955年12月,為了解決中學和高等師範學校的不足,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普通教育、師範教育事業計劃座談會上,提出采取“戴帽子”(小學招初中班,中專招大專班,專科招本科班)的措施。此類學校通稱戴帽子學校或戴帽學校。1956年6月27日,教育部又發出通知,對增設初中班的小學名稱、領導關系和校長、教師待遇作了規定。由于這年初中招生數量較大全國各地許多小學增設初中班,完成了招生任務。從此,“戴帽子學校”一詞開始流行。
“戴帽子”學校在特定的曆史條件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方式及師資水平等方面存在諸多不成熟之處,加之學校教學設備缺乏,辦學條件艱難,學校辦學質量難以得到較好保障。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加大,“戴帽子學校”逐漸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