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差異?家庭教育影響大還是學校教育影響大呢?要我說,都很大,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差異?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差異
家庭教育影響大還是學校教育影響大呢?要我說,都很大。
有一種情況是兩邊都争孩子,學校方希望孩子和家長都聽學校的,經常用一個公式5 2=0(意指5天上學經過2天周末,教育效果歸零)來控訴家庭教育的消極影響;家長不認同學校的教育,希望控制學校或抵制學校教育。
還有一種情況是兩邊都推卸責任,校方隻負責抓學習成績,把人格教育放棄,學校隻負責選拔,孩子有任何問題都是家長的責任;家長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了,孩子長成什麼樣子都該是學校負責,最有說服力的理由是:孩子一天80%的時間在學校啊,另一個理由就是:孩子就聽老師的。
每個人的教育都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等元素,隻是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比例不同。孩子越小,家庭占的比例越大,随着孩子長大,社會和學校的比例會有所上升,青少年之後,後兩者的影響會超過家庭。
具體到家庭,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力也是不同的,親密度越高、威信越高的長輩影響越大。在學校裡,影響力來自老師、同學和校園文化,其比例關系的變化幾乎同比于家庭、學校、社會的比例關系。
現在,我們需要解決幾個疑惑。
第一,為什麼孩子待在學校的時間長,而影響力沒有家庭大?
其實,這本質上不是時間問題。父母對孩子的一生都有無可替代的影響力——正向的或反向的。首先,遺傳的影響力是不争的事實。其次,影響力不是在施教的時候才存在,父母的一颦一笑,父母的坐卧行走,父母的潛意識,父母說話的語調及詞彙量,父母解決問題的方式,父母的思維方式等都影響着孩子。家裡的味道、色彩、溫度、家具、裝飾等都具有影響力。再次,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和依戀使他們首先以父母為模仿對象。父母是孩子之所以存在的由來,是孩子生活在世界上的依據,孩子終其一生都努力按照父母的期望生長,希望父母對自己滿意。這就是為什麼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重要的原因。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各種不理想的親子關系導緻父母正面影響力下降,成人對孩子不滿意而又沒有辦法,或者成人嫌麻煩,又或者是成人為教育付了費,以消費者心态想問題,就幻想依賴學校教育搞定一切。
第二個疑惑接踵而至,既然學校教育沒那麼重要,我們為什麼還要擇校呢?
你的腳很健康,你的鞋很舒适,襪子也很好,但腳底有一粒小石子,它占的重要性的比例不大,但造成的傷害卻很大。雖然學校教育重要性占比不如家庭教育多,但即使它隻占1%的比例,如果它是那顆腳底的石子,也會傷害至深。所以,學校教育也重要。
有一種理想的建議是,學校和家庭各負其責。這話是對的,但又太籠統。各負的責任是什麼呢?範疇在哪裡?教育的内容就是做人的教育和做事的教育。這兩項家庭和學校都要負責。各負其責不意味着泾渭分明,而是相互配合。配合得好與不好有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可以重複不可以有空檔,比如家庭不教做人學校也不教,學校不教學習家庭也不教,這就有了可怕的空檔。另一個原則是家校要一緻,不能學校教1 1=2,家裡教1 1=3,不能家庭裡教愛與寬容,學校裡教踩着别人肩膀往上爬。
那些因為自己沒有辦法而依賴學校的家長可以理解,那些嫌麻煩而把孩子推給學校的家長也可以理解。但以消費者心态想問題的家長是不夠聰明的。經濟賬算得越精明,其實越笨。孩子是誰的呢?因為交了學費就追求物有所值,而把一切責任推給學校,這推掉的不是責任,是孩子寶貴的成長機會。還有另外一個誤區,即有些家長很謙虛,老覺得自己不是教育專家,所以覺得自己不懂教育因而依賴學校。教育的專業性不是學教育學學出來的。家長有正常的人性,愛自己的孩子,不必成為教育專家也可以是好父母。許多父母在教育中的錯誤不是因為不懂教育,而是不懂人、不懂生活、不懂常識造成的。而父母的這些缺失又是制度、文化、教育導緻的。我們要回到愛,溫暖的愛——不是用頭腦規劃出來的前程;樸素的愛——不是用富裕裝點的歡樂;積極的愛——不是焦慮和同情。放下思緒凝視你的孩子,敞開心靈擁抱他們。
(作者系北京日日新學堂創始人、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2年01月12日第12版
作者:張冬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