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四。
所謂“小年北小年南”是指南方有一個小年,北方也有一個小年,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在同一天,北方是臘月二十三,而南方則是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
來曆:早在宋朝,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是,從清朝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甯宮祀神,也就是向天地神明彙報工作情況。為了節省開支,建立和諧社會,皇帝順便把竈王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随之效仿,于臘月二十三祭竈。
于是,既然國家機關和政府部門都在這一天拜神,衙役下人之類就隻能推後一天再拜。自然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野。到了民國,民間形成了“官三、民四”的說法,就是科級以上幹部二十三祭竈,一般群衆推遲到二十四。
後來,據說是因為社會進步了,人人平等,大家也就随了皇帝,沾沾“貴氣”,改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祭竈了。而由于過去的皇城是北京,所以北方受到的影響就會比較大。而南方依然保持以往的和人民群衆的一緻的臘月二十四過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