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淡菜,這可是福州人最喜歡的貝類海鮮之一。不過,日前,秦皇島海漁局發布了一條食用海虹(即福州人稱為“淡菜”的贻貝)緻多人中毒的預警,這不免讓市民有些擔憂:淡菜還能吃嗎?記者今日專門咨詢了福州市海漁部門技術專家。
4月30日,秦皇島海漁局發布了一條食用海虹緻多人中毒的預警。
預警内容表示,近年來,北方沿海縣市發生多起因食用海虹引起的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事件,根據近期當地海漁部門檢測,淡菜麻痹性貝類毒素超出安全限量值标準2倍以上,食用者容易出現四肢肌肉麻痹、頭痛惡心甚至呼吸停止等症狀。
文中介紹,麻痹性貝類毒素是由于海虹食用有毒藻類在體内蓄積毒素所緻,3月随着氣溫升高,海虹體内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增加,到6月才會降至安全限量值以下。
那麼,福州人還能愉快地吃淡菜嗎?
對此,市海洋與漁業局技術中心的專家表示,實際上,麻痹性貝類毒素可能會出現在淡菜、蛏、花蛤等攝食微藻的濾食性貝類體内。針對這一情況,相關部門會密切監測,如果出現影響安全食用情形,會第一時間發布相關預警。消費者隻要嚴格遵守相關部門的權威消息,在正規購物場所購買海産品,一般食用這類貝類還是比較安全的。
那麼,秦皇島海漁局提到的3月以後,海虹體内的麻痹性貝類毒素含量會升高,直到6月才會下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專家釋疑表示,這是因為3月到6月這一時間段剛好是赤潮多發期,而海虹如果食用了有毒赤潮海水中的有毒藻類,繼而容易産生毒素并蓄積在體内。專家表示,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針對濾食性貝類産品的麻痹性貝類毒素超出安全限量值的情況,禁止采售是涉及海域的當地相關部門會采取的應對舉措之一。
說到福州本地的情況,專家表示,4月到6月為我市海域赤潮多發期,但我市對赤潮的跟蹤研究,已經持續20多年。從4月一直到6月,每周一和每周四,福州海漁技術部門會對我市海域的10個固定監測站點加密監測是否出現赤潮活動,監測内容之一就包括麻痹性貝類毒素。從目前來看,并未發現濾食性貝類産品麻痹性毒素超出安全限量值的情況。
“如果出現有毒赤潮活動影響海産品食用安全的情形,我省海漁部門也會及時發出食用預警。截至目前,這種情況并未出現,對福建本地出産的淡菜,市民可安心食用。”專家表示。
此外,市場監管部門也加強了與海洋漁業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一旦收到相關部門通報将立即組織開展流通環節核查處置。
同時,節日期間,市場監管部門加大了檢查力度,督促商戶落實進貨查驗責任,防範相關風險。
(福州晚報記者 李錦清 劉珺/文)
【責任編輯:陳然】
來源: 福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