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
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堅決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
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深圳灣實驗室
努力攻克生命健康重大科學難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四個面向’,勇于承擔國家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任務,強化IT BT融合特色,實現技術與産業全面對接。”近日,深圳灣實驗室組織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專題傳達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并開展集中讨論,研究部署學習宣傳貫徹落實舉措。
“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集中學習時,這句話引起大家的關注。
兩年前加入深圳實驗室的特聘研究員郭騰飛,正帶領課題組研究正常老年人以及阿爾茨海默病人的大腦結構和功能,力圖通過最先進的影像技術,在出現認知下降的10-20年前檢測出大腦異常衰退的信号。
郭騰飛表示,作為一名緻力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診斷和幹預治療的科研人員,他們時刻牢記使命,瞄準世界前沿研究現狀,加快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掌控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核心技術,面向“健康中國2030”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力求為我國生命科學事業作出應有貢獻。
連日來,深圳灣實驗室迅速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大家紛紛表示,報告上的重要論述為深圳灣實驗室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同時也讓他們倍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特聘研究員彭琴表示,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我們要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缪,沉下心來做好科技攻關項目,堅持以國家戰略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為出發點,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為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而努力奮鬥。
深圳灣實驗室黨委書記胡曉軍表示,實驗室将認真學習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牢記囑托,堅持“四個面向”,勇于承擔國家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任務,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聚焦生命信息、生物醫藥、醫學工程三大研究方向,強化IT BT融合特色,實現技術與産業全面對接,開辟新藥研發的新賽道,成為粵港澳生物醫藥産業發展新引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做好科研工作,打造新的人才高地,創建青年工作品牌,營造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圍,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更大貢獻。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勇擔科技強國建設的時代重任
“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我們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新的偉業。”這幾天,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學(籌,與深圳先進院合稱SIAT)職工、學生及科研人員都在熱議黨的二十大報告,報告中“創新”“教育”“科技”“人才”等關鍵詞讓大家深感責任在肩,凝聚奮進力量。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些重要論述引發大家的強烈共鳴。
在光明科學城,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大科學裝置腦解析與腦模拟、合成生物研究兩大設施土建已經完成,設備陸續進場。未來,這裡将成為腦科學與合成生物學研究及産業化發展的“加速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大家為此目标團結奮鬥、砥砺實幹。”深圳先進院腦所研究員周濤表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們要牢記自己身為“國家隊”的重任,繼續夯實基礎,提高科研能力,在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和世界科技前沿方向,堅持有所作為和持續創新,為把我國建設成現代化科技強國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而努力奮鬥。
“作為一名醫藥科技工作者和有16年黨齡的黨員,我深感重任在肩。”深圳先進院醫藥所研究員暢君雷表示,他将以更加積極的态度、更加飽滿的熱情,聚焦主業,努力工作,刻苦攻關,早日研制出更多提高人民生命健康水平的自主創新藥物,擺脫對國外核心醫療技術的依賴,把中國人的“藥瓶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标貢獻自己的力量。
當前,我國集成電路産業機遇與挑戰并存,國際形勢的變化也表明,有些核心原材料和核心技術有錢也買不到。對此,材料所研究員朱朋莉深有感觸。
她表示,必須要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實現核心技術産業化,打造和培育國内集成電路生态,實現戰略突圍,才能最終發展國産自主的集成電路産業。
“當前,我國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時不我待,我将繼續發揚共産黨人不畏艱難險阻、努力拼搏和積極進取的光榮傳統,為建設科技強國努力奮鬥。”朱朋莉表示,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時刻銘記國家重大需求就是我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和使命,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瞄準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用行動诠釋巾帼擔當,努力早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
聚集全球頂尖人才 建設大科學裝置
這些天,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都沉浸在二十大勝利召開的喜悅當中,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一系列重要論斷,引發全體科研人員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表示,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關鍵時刻,将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牢記使命、凝心聚力,高水平建設綜合粒子設施等大科學裝置,推動科技和産業向更高水平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大家表示,将緊密圍繞高水平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戰略目标,奮鬥的決心堅如磐石,實幹的腳步永不停歇。
近段時間,在深圳綜合粒子設施項目關鍵技術驗證平台,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周舟正帶領團隊開展緊張的科研攻關。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擘畫了宏偉藍圖,催人奮進。”周舟表示,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們必須牢記的囑托,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甘于坐冷闆凳、潛心做科研,為打赢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着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黃毛毛表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建設離不開一支多學科融合的“高精尖”人才隊伍。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也為我們的工作開展提出更高要求。
當前,深圳綜合粒子設施研究院提出“以宏偉事業吸引人才、以發展空間留住人才”,打造一支高水平穩定的科學研究、工程技術隊伍。
黃毛毛說,我們将認真學習領會二十大報告精神,立足自主培養、海内外引進,兩條腿走路,讓大科學裝置建設成為培養和彙聚頂尖科技人才的“蓄水池”,努力培養一批适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努力将大灣區建設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光明科學城
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推動創新鍊産業鍊深度融合
20日上午,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施工現場一片熱火朝天,作業人員正緊鑼密鼓地完成項目交付前的設備安裝工作。不遠處,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理工大學(籌)、深圳市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等地标建築一字展開,世界一流科學城的氣勢初顯。
連日來,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光明科學城啟動區項目部廣大黨員幹部員工中引發熱烈反響。項目執行經理崔甯說:“我們将在保證質量的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光明科學城啟動區交付。”
同樣受到鼓舞的,還有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簡稱“腦所”)所長王立平。他所帶領的腦所已形成一支規模超500人的多學科交叉彙聚的腦科學科研團隊,發表國際頂級期刊在内的SCI論文350餘篇,申請專利近800項。作為光明科學城的科研重器之一,即将投運的深圳腦解析與腦模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将為腦所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一重大判斷。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深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内心的使命感更強了,幹勁兒更足了!”王立平說道, “正是在政府和國家科研大環境的支持下,讓我們可以将深圳的創新資源在大灣區甚至全國範圍内充分共享,提升國内科研的國際前沿競争力,進而達到國家整體科研創新能力的自立與自強。”
近年來,光明區聚焦生命、信息和新材料領域,圍繞産業鍊部署創新鍊、圍繞創新鍊布局産業鍊,高質量打造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以深圳工程生物産業創新中心和光明腦科學技術産業創新中心為代表的産業培育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企業落地。
走進深圳賽陸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賽陸醫療”),實驗室内濃濃的科技感撲面而來,智能機器人來回擺動手臂,抓取厚度不到3毫米的生物芯片并精準插入多種試劑槽,連續進行着高通量測序實驗。
作為光明區首批合成生物企業,賽陸醫療在“樓上樓下創新創業”模式的加持下,短短兩年就自主研發出多款高通量測序儀和配套生化體系,實現超常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深度融合。對此,賽陸醫療CEO趙陸洋贊歎道:“這讓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信心倍增!”他還表示,賽陸醫療将在空間組學等生物技術領域,集中力量進行技術攻關,“我們有信心打破國外企業壟斷,為補齊我國尖端科研設備産業鍊短闆貢獻力量!”
内容來源:深圳特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