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學篆刻臨漢印開始,就認識到了玉和王的區别,玉的本義是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金文和小篆中的玉與王形狀相似,隻有中間一橫向上一些和居中一些的區别,到了隸書,為了區分,就在玉的右下角加上了一點,隸變後楷書寫作玉,古人往往用“玉”來形容美好的、珍貴的、潔白的東西,比如玉容。後來又做為一種雅稱或敬稱,比如玉照。玉作為《說文解字》的一個部首,現在既可單獨做字,又可做偏旁,玉部漢字很多,今天接着解說其中的6個漢字,因為是按照《說文解字》的字序來排列的,因此,某些暫時沒有解到的玉部漢字隻能稍稍推後。在後台亦不再單獨回複某字的解說。今天要解說的6個漢字分别如圖:
(今天要解說的6個漢字)
1、瓃。讀作léi。《說文解字》釋作:“玉器也。”線索極少,就是一種玉器。徐锴說,漢隽不疑瓃具劍飾也,謂鹿盧也。桂馥義證說:“是瓃為天子酒尊。”意思明白了,瓃原來就是天子用的酒具。字形上,一個玉字邊,證明這個酒具是玉做的,右邊一個畾(也讀作léi)本義是田間的土地,因為土地要灌溉,為了防止水分流失,會在田地邊緣和中間築起邊界,叫畾,這個字有時也加土,寫作“壘”,有時也加草頭,寫作“藟”,意思相同,段玉裁認為畾是靁的省寫,靁就是雷的繁寫,而畾就是靁的古字,代表雷聲連連,因此用到靁、雷時,可以寫作畾,有時也寫作雨字頭下兩個田的字形,如程邃的名作“布鼓雷門(是個成語,類似于班門弄斧)”。如圖:
(程邃刻“布鼓雷門”)
當我們篆刻用到靁時,可以寫作雷,也可以寫作畾,在字形上就有了變化的可能。再接着說畾,在《說文解字》中,畾解釋為軍壁也,其實就是營壘的意思,說文注說“萬二千五百人爲軍。行軍所駐爲垣曰軍壁。”12000人為一軍,行軍所駐的地方在四周構築軍壁,就是營壘、防禦工事,象形許多沙包疊在一起的圍牆,後來說“兩軍對壘”指的就是這個意思,後來,字形也寫作壘,壘再引申,也泛指與“土包”有關之物,如棒球中的壘包,一壘、二壘。一般的畾既然指田地中的溝壘,那麼加上玉部的瓃就是用來盛裝水或酒的器具,因為玉器一般是天子所用,所以瓃一般是指天子的酒尊。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瓃的小篆)
2、玼。讀作cī或cuō。《說文解字》中解釋作:“玉色鮮也”。也就是說,這個字最早是指玉石鮮明的樣子。同“瑳”,玉色鮮白,而讀作cī時,還有一個意思,是指玉石上的斑點,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瑕疵”中的疵,它與疵通。為什麼會有這樣兩個截然相反的意思呢,從字形上分析,一個玉旁,不用說,重點在“此”,此在甲骨文和金文裡的字形意思都是一個人停止站立的樣子,表示近處,此處,後來表示近指,指“這、這個”與彼相對,玼顯然是特别要指出這塊玉與衆不同,特指眼前這塊玉有兩個方向:1、指眼前這塊玉特别鮮豔明麗;2、指這塊玉中有不完美的地方,因此,玼有兩個近似相反的意思。看此與玼的字形演化:
(此及玼的字形演變)
3、 璱。讀作 sè。《說文解字》釋作:“玉英華相帶如瑟弦。”這聽上去有點繞,其實就是一個玉,很漂亮,如琴弦指的是玉的橫向紋理像瑟弦一樣多而密。字形上,一個玉,一個瑟。什麼是瑟呢?如圖:
(瑟的一種)
瑟,是指古代的一種拔弦樂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沒有徽位。曆史資料中,對于瑟的弦的數字并不統一,有說二十七弦的,有說二十三弦的,有說二十五弦的,李商隐寫詩寫“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中指的是二十五弦的瑟,其妻子亡故,因此稱斷弦(古時續娶叫“續弦”)因此是五十弦。不管是多少根弦吧,瑟的二十多根弦相對于古琴的七弦顯然是多而密的,因此,當玉石上有橫向的紋路細而密時,這種玉就叫璱,它的小篆寫法如圖:
(璱的小篆)
4、 瑮。讀作lì。《說文解字》釋作:“玉英華羅列秩秩。”還是從玉石表面的花紋來評價一方玉的成色的意思,很漂亮的玉,玉上的紋采排列有序。就叫瑮。為什麼圖案紋路排列有序就叫瑮呢,從字形上說,玉部不用說,栗就是闆栗木,如圖:
(闆栗樹)
落葉喬木,果實為堅果,包在多刺的殼鬥内,種子供食用,也可入藥。木材堅實,其實果殼也豎實,甲骨文的栗就是栗木的象形,樹上結了長了刺的果實,金文簡化了果實,這種樹木的各種特征(木材、果實)就是堅實,細密。因此這個字又引申為堅實,細密的意思。那麼,細密紋路的玉叫瑮就容易理解了。它們的字形演變如圖:
(栗與瑮的字形演變)
5、瑩。讀作yíng。《說文解字》釋作:“玉色。”就是玉的光澤。字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玉被一個物品覆蓋之後,仍然能看到它的光芒。《韓詩外傳》裡記載:“良玉度尺,雖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良珠度寸,雖有百仞之冰,不能掩其瑩”,瑩通瑩。它的小篆字形如圖:
(瑩的小篆字形)
6、璊。讀作mén。《說文解字》釋作:“玉赤赬色也。禾之赤苗謂之虋”,這裡的虋,《說文》釋作“赤苗,嘉穀也”,就是赤粱粟(可能就是紅高梁)。谷的良種。秦漢以前,粟為谷類總稱。漢以後始稱穗大毛長粒粗者為粱,穗小毛短粒細者為粟。顯然,引用這一句的意思是稱這種玉的顔色,這個字沒左邊一個玉,右邊部分念liǎng,GBK字庫裡沒有這個字,《漢語大字典》解釋為草名,沒有更多的解釋,如果推斷不錯,這應當是一種赤色的草。因此,赤色的玉就叫做“璊”它的小篆字形如圖:
(璊的小篆字形)
《說文解字》中許慎所說解的字義是他認定的本義,他根據小篆的形體來分析字形結構,說解字義,大部分是可信的,但也由于時代的限制和古文字材料的不足,也會有一部分的錯誤,我們在這個系列中,盡可能找出這些錯誤,加以更多的資料,以給每個字更為準确的解說,但限于學識水平和資料占有量,仍會出現一些訛誤,這是在所難免的,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努力做好。努力,再努力。同時,需要注明的是,這個系列也主要是圍繞篆刻學習而組織材料的,或許會有一些相對細分的内容。希望不影響全文的閱讀。
(【說文解字】之23,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