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為“一條”原創,未經允許不得删改、盜用至任何平台,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近兩年,甜甜的戀愛綜藝層出不窮,
《春日遲遲再出發》在其中顯得有些另類,
被網友稱作“成年人的現實主義戀愛”。
節目邀請了8位離異的單身男女,
他們大多尚未從上一段失敗婚姻中走出來,
8人共同旅行,交流,互相揭開自己的“傷疤”,
也試圖相互療愈。
主創團隊來自去年爆火、豆瓣8.9分的綜藝《再見愛人》
從2月底開播以來,
節目在網絡引發了不少關于親密關系、離婚、親子問題的讨論。
情感中為什麼自卑?為什麼會不敢離婚?
離婚後怎麼處理親子關系?……
就此,一條與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李松蔚,
長期關注單親家庭育兒問題的周莉斯,
聊了聊他們的想法。
《春日遲遲再出發》
在李松蔚看來,
“這個社會對離婚有太多的誤解、污名、恐懼”,
那麼被婚姻傷過的人,
需不需要開始新的感情,
又如何找到新生活的底氣和勇氣?
撰文 朱玉茹 責編 陳子文
冬夜的燭光下,一群精心打扮的單身男女圍坐一圈。第一次見面,他們的自我介紹有些不同尋常:我離婚多久了,為什麼離婚。
有人的故事關于愛情童話的破滅。
39歲的林承炜和前妻是初戀,相識相戀17年。有一個溫馨的小家、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個早已熟悉得像親人的另一半,平平淡淡地過日子,他一度覺得自己很幸運。但2018年,前妻向他提出離婚,因為覺得兩人之間“沒有那種戀愛的感覺了”,而她還需要那種心動。
36歲的莫非同樣是與初戀走入婚姻殿堂。倆人戀愛7年,結婚2年。婚後,她多次發現丈夫賭博,對方還理直氣壯要求她幫忙還錢。
有人的故事關于背叛。
32歲的劉力绮曾經一直覺得丈夫很完美、體貼,生完孩子後她才發現,原來一直有不同的第三者:同一部電影,丈夫會看兩次,有時甚至兩場隻隔半小時,而她永遠是後一場的那個人……
身邊的朋友給她洗腦,“你老公就是玩玩,也不是心思不在你和孩子身上,先這樣過下去吧。”連離婚律師也勸她,“小朋友剛出生,不适合離婚。”她忍了4年,還是選擇離開。
29歲陸瑩的婚姻隻維持了半年。沒有做婚檢的她,在婚後一次體檢中查出腎炎,要做腎穿刺檢查,醫生說很可能會影響生育。丈夫問她:要不先生孩子?她不同意,想先治療,出院第二天,丈夫就提了離婚。
還有人的故事是:不合适在一起生活了。
38歲的脫口秀演員楊磊和平結束了6年的婚姻,兩人從夫妻變回了朋友。問到離婚的原因,他舉了個很簡單的例子,“我不喜歡很多人給我過生日,跟她說了很多次我們倆吃頓飯就可以,但她還是叫了一大幫人,因為那是她喜歡的方式。”
這樣的理由,平常,而令人沮喪。
談到上一段婚姻,即便是那些美好的事情,也讓吳雅婷忍不住落淚
不管離婚多久、原因是什麼,談起這件事,每個人的臉色和語氣都沉了下來。有人說着說着哭了,有人小心翼翼地問是不是自己做錯了,有人覺得尴尬、羞恥,不願細聊……
“這個社會對離婚這件事有很多的誤解,把它變成好像是一個很糟糕的事情,一個人生的污點、失敗,羞于啟齒——反而讓更多的人不敢結婚、恐懼婚姻。”《春日》節目觀察團成員、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李松蔚說。
“其實這所有的痛苦都不是離婚本身造成的,而是’不能正确處理離婚’這件事造成的。”
其中最痛的,便是離婚後親子關系的處理。
吳雅婷與劉力绮談到有孩子之後離婚的難
為了孩子,劉力绮一直不敢離婚。直到現在,談起離婚的決定,她依舊覺得愧疚。
“他(前夫)其實對孩子和父母都很好”,因為是前夫出軌離的婚,跟孩子解釋離婚這件事變得更加複雜,力绮一直不知道怎麼進行這場談話。
有一天她對4歲的兒子說:“全世界媽媽最愛你。”兒子突然就哭了,“但你和爸爸不愛了是嗎?我生氣了。”
另一位單親媽媽吳雅婷,由于前夫是公衆人物,離婚的消息傳得很快。甚至朋友家的小孩也跑來問,你離婚了,那你女兒是不是很長時間見不到爸爸呀?“每次孩子說想爸爸的時候,我就覺得,我離婚是不是錯了?”
單親家庭長大的觀察團成員吳克群對結婚有些恐懼
2021年,我國的結婚登記數據創36年新低。在節目的彈幕和留言中,不難看到未婚、恐婚的觀衆:“就想看看這群人是怎麼談戀愛的,還會不會再走入婚姻。”
《春日》中有個設置,讓嘉賓們從交談“離婚”這一婚姻中最殘酷的一步出發,相互療愈,獲得力量去重新開始。當超過半數的人按下心動按鈕,節目會從“治愈模式”轉為“心動模式”。
盡管令人心動的互動不在少數,但直到第九期,“心動模式”才正式開啟。李松蔚感歎,“這要是一群小年輕早就拍燈了!”
林承緯覺得自己最大的缺點就是自卑
猶豫不決的原因之一,是因離婚而産生的自我懷疑,甚至自卑情緒。
林承緯表示,“離過婚,又是淨身出戶,怎麼會有人想跟我在一起呢?”
面對林承偉的追求,吳雅婷很猶豫,覺得自己“沒有資格和時間再接受一段愛情”
吳雅婷甚至說自己“沒有資格再接受一段愛情”。“别人有很多更好的可以選擇,為什麼要選一個肚子上有贅肉、疤痕的女人呢?”
在李松蔚看來,離婚人士“再出發”難,更大的障礙在于一種心态,叫“沒必要”。
離婚後,工作和孩子已經将生活占得滿滿當當,為什麼要再找一個人呢?
“其實不光離婚人士,對當下許多人來說更緻命的一個問題是: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為什麼還要在一起,還要結婚呢?”
節目觀察團成員李松蔚、王霏霏
以下是一條與李松蔚關于“離婚的始與終”的對談。
Q:一條
A:李松蔚李松蔚(北京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前清華大學講師)
Q:您說婚前檢查不光是生理上的,還有心理。心理上的婚前檢查如何理解?
A:我沒有想用“檢查”這麼嚴肅的一個詞,其實就是要去溝通:你們彼此為什麼想結婚,想象中婚後生活具體是什麼樣子?
要不要孩子當然是最基礎的,包括什麼時候要、教育理念,還包括跟雙方父母的關系,家庭角色的分配等等很瑣碎的東西。
很多年輕人完全沒有要去談的概念,覺得這些話題很現實,可能會破壞愛情的美好或神聖感。節目裡我們看到很多都是戀愛談了很久覺得很合适才結婚,最後還是分開了。因為婚姻跟戀愛完全不一樣,談戀愛你隻要覺得跟這個人在一起很開心就好,很多時候有分歧也無所謂。婚姻是一個社會契約,是兩個人要共同以家庭的形式去分擔很多的收益和風險,很多現實的問題要早點談清楚。
很常見的情況,兩個人結婚了,女方覺得男方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放在工作上,沒有好好陪她,而男生覺得,這就是我負責任的體現。其實就是代表着他們對一些很重要的議題缺乏溝通,并不了解對方到底是怎麼想的、什麼是重要的,産生很多委屈誤會。
它不是一個清單,我們有1、2、3、4點要談。它就是日常的溝通。比如說看了一部有關愛情的電影或書,可以就裡面的主人公展開讨論:你覺得他們之間的差異在哪,為什麼會走不下去…….在這個過程裡去碰撞,了解各自對婚姻、家庭、理想的生活狀态有一些什麼期待。
陸瑩談及離婚對自己的影響
Q:從這個角度看,您覺得結婚需要冷靜期嗎?
我個人認為隻要還沒有正式辦手續,都可以稱為冷靜期。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會先同居一段時間,或者先訂婚,這些我認為都是有積極的功能的。
甚至再退一步講,就算已經結了婚,你也繼續有冷靜期可以考慮,如果真的跟這個人不合适,可以離婚,止損這件事情永遠是值得的。
我有一個非常直接的建議,我建議所有女性在進入婚姻前要更慎重,要搞清楚對方是不是真的知道什麼叫婚姻,已經下定決心、做好準備了。
因為總體來講男性進入婚姻,包括他離開婚姻的成本是低的。
女性最大的成本是生育成本,還有職業上的競争力。
像節目裡的雅婷,她當年在職場上非常優秀,但是結婚生子讓她不得已放棄了這方面的發展,現在離了婚,她又要從頭開始打拼。談這個不是想要去反對婚姻,而是這個東西它是昂貴的,是有成本的,需要去深思,不是頭腦一熱就可以去做的一個決定。
劉力绮談及自己對離婚決定的猶豫
吳雅婷對劉力绮的故事的想法
Q:很多人會問身邊的人,不知道自己該不該離婚,我們如何去判斷一段婚姻已經走到盡頭、必須結束了?
A:這個問題反映了現在社會上的一個傾向——好像我們必須得判斷一段婚姻已經不可挽回了,才能夠去接受離婚這件事情,它才是合理的——我自己不這麼認為,這是我參加這個節目特别想去發出的聲音。
兩個人如果覺得這樣過下去不開心了,不是自己想要的了,那就可以離開,不是必須是家暴、出軌這些原因,我覺得這就是我們現代社會進步的一個标志。像節目裡Rock的情況我就覺得很好,離婚就是到站了,這一段風景不錯,謝謝,但我對我的人生有一些新的規劃。
我現在遇到越來越多的人,其實問的是為什麼還要在一起?比如說有女性發現丈夫犯了錯誤,丈夫跟她認錯,保證不會再犯。她也覺得老公對她還是蠻好的,蠻能幹的。從外人角度看,那她完全可以原諒一次,繼續生活下去,但這個人會問自己,“我為什麼一定還要在一起?”
我總是強調,這是你的人生,朋友、家人、孩子等任何人的意見都不是你離婚或不離婚的理由。你就想未來5年或者10年,你最美好的對人生的想象裡邊,還有沒有你的另一半?
有的人會覺得結婚也就是過日子,另一半還挺适合過日子;有的人會說自己就是太生氣了,甯願犧牲後半生的幸福也不能讓對方輕松離開。我覺得都沒有問題,如果你真的想好了這就是你想要的。
所有那些想法很糾結、每天換一個樣的人,不是ta的想法真的在變,而是外界的聲音在不斷給他施加影響力。今天看了某個老師的書,就覺得這樣是對的。明天跟某個朋友聊天,又覺得“你說的才有道理”……全是外界的雜音。親密關系這個事情現在就是雜音太多了。
觀察團成員傅首爾對楊磊離婚故事的看法:“如果幾十年前,有人去民政局說因為兩個人過生日的方式不一緻要離婚,别人會覺得你‘有病’”
Q:如果離婚像您說的這麼簡單,隻考慮自己的想法,不會出現不負責任的情況嗎?
A:離婚負不負責任是看離開的時候,ta是不是以一種負責任的方式離開。
比如說财産,孩子的養育,還有跟共同的朋友、彼此的家人怎麼交代,包括之後兩個人要維持一個什麼樣的關系——我覺得所有這些事情是決定了離婚負不負責任的,但是他想離婚這件事本身沒有不負責任,前提是他已經自己想清楚了。
劉力绮曾在婚姻中被情感操縱。前夫經年累月地吐槽她,矮、胖、醜,讓她長期處于一種“自我檢讨”、“自我反思”的狀态,離婚後面對新的感情也十分被動
Q:在您的觀察中,離婚最負面的代價是什麼?
A:我認為是它可能會讓你覺得自己有問題。一方面,社會把離婚塑造成一種失敗;另一方面,這種自卑心理的根源,其實是所有社會信息都在導向一件非常扯淡的事——“必須足夠好才值得被愛”,這是一個現代病,很容易造成情感中的PUA。
這些年PUA這個概念常被談及,大家都在聊怎麼防止被PUA。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沒有覺得自己不值得。“開心”的意思是你不開心也可以,“喜歡自己”的意思是你不喜歡自己也可以,“自信”的意思是有時候自卑也可以。
李松蔚在節目中的呼籲
Q:那您覺得親密關系需要學習嗎?
A:如果說親密關系需要學的話,是去學會聽自己和另一半内心的聲音,去在過日子的過程中建立起彼此間的默契,學會讓自己不被所謂的專家或者外界的聲音給恐吓、騙到。
前段時間有一個讀者給我寫信,她居然因為老公對她太好了,被照顧得無微不至就覺得自己做錯了,不是一個稱職的妻子,因為身邊所有人都在告訴她你這樣下去不行。
外部的聲音有一定道理,但當我們不斷去強調這些聲音,其實就是在規訓你:婚姻、親密關系不是你們兩個人的事,你必需得符合某種社會規範,符合在外人看來好的樣子——我認為這種馴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遠超出它帶來的好處。
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親密關系不需要學,它反而讓你進退失措。
8個人在這段旅途中相互治愈
Q: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為什麼還要進入感情,還要結婚?
A:可能還是渴望,渴望長久、确定性的關系,渴望一些相互的懂得、連接、依靠,因為我們本質上還是孤獨的。
它不是生存需求,也不是現實需求,但還是會不斷地從我們内心深處冒出來。
傅首爾對于很多女性為了孩子不敢離婚的行為表示理解,同時也提出了背後的問題
婚姻關系的讨論外,離婚後該如何處理親子關系,也随着節目被推上了熱搜。
節目的嘉賓和觀察團中,不乏單親家庭的孩子。父母對離婚不成熟的處理方式帶來的影響,在他們身上依舊可見。
林承緯談及童年最大的遺憾
在林承緯的印象中,兒時父親對自己很好,但離婚後媽媽一直說父親是個很糟糕的人,不允許他們交往。在和母親持續的争執下,父親借酒消愁,把對母親的憤怒發洩在了他身上,半夜把他揍了一頓。那天後,他再也沒有見過父親,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也不願去見最後一面。
“後來我才覺得,也許他們感情出錯才是這一切的原因,我爸并不是一個那麼糟的人。也許我還是希望能收到爸爸的愛。”
傅首爾談及從小母親對父親的負面言論,讓他時至今日都不敢去見父親一面,盡管父親一直在向她發出邀請
觀察團成員吳克群也有類似的經曆。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吵架、摔東西,他就害怕地躲在被子裡,給自己唱歌安慰自己。
“那時候他們總說,‘我都是為了你才要跟ta繼續過下去’。我就一直覺得,這一切都是我的錯,很自責。直到很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并不是我的錯,他們曾經很愛彼此,隻是不适合在一起生活,明白了這些後我才和自己和解。”
一條找到長期研究單親家庭育兒問題的周莉斯。如何盡可能減少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以下是她的建議。
1、在“離婚大戰”中,請不要無情地離間孩子與另一方的感情,極盡全力想把孩子拉到自己的陣營,其實是在給孩子制造巨大的精神痛苦。
2、雖保持婚姻關系,但雙方頻繁處于高沖突狀态的夫妻,請不要聲稱“為了孩子好才不離婚”,這會讓孩子産生強烈的内疚感。讓孩子去背負“家庭不能破碎”的重壓,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3、孩子長期處于貌合神離的家庭氛圍中,感受到父母不能誠實、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問題,看到的是他們對生活的将就和敷衍,很容易養成逃避真正問題的習慣。
4、“離婚”這件事本身并不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要堅強得多。真正造成傷害的是對待“離婚”的極端态度和行為,以及對孩子需求的忽略。
周莉斯認為電影《星空》中女主父母把離婚決定告訴她的場景是教科書級的典範
5、當與孩子溝通父母離婚時,客觀、真誠、開放地告訴孩子事實。不要欺騙,孩子有權知道真相。讓孩子知道父母并非完美無缺,有時犯錯誤是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
6、有三個方面的信息是一定要傳達給孩子的:1. 即便不再是一家人,父母依然愛你;2. 父母的離婚跟你沒關系,你沒有錯;3. 盡可能多地告訴孩子未來的生活安排。
7、離婚後共同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雙方養育方式存在分歧,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不要讓孩子當“替罪羊”、“信差”。夾在父母中間的孩子,比那些沒有卷入父母感情旋渦的孩子更難适應父母的離婚。
8、離婚後,當你與新的約會對象認真考慮建立穩定關系或再婚時,切不可操之過急,尤其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
傅首爾談及兒時母親再婚時的故事
9、第一次帶新的約會對象見孩子,像介紹你的朋友一樣給孩子認識,避免過于親密,減少孩子的抗拒感或焦慮情緒。
10、創造一些讓另一半和孩子都能參與的“約會”方式,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家彼此熟悉,感情不斷增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