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昨兒個又開啟追劇模式了
這回追的是《山海情》
一部接地氣的脫貧攻堅劇
由孔笙、孫墨龍執導
黃軒、張嘉益、闫妮 、熱依紮、尤勇智...
一衆明星去掉了濾鏡,滿臉的土氣
滿嘴土得掉渣的方言
講述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下
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
甯夏西海固的人民群衆移民搬遷
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探索脫貧發展辦法
建設美麗幸福家園的故事
小編一口氣刷了六集
撲面而來濃濃的生活情,綿綿的煙火氣
人物出彩,台詞精妙,情節緊湊,情懷感人
與小編前不久追過的《裝台》有得一拼
這樣接地氣的作品一掃屏幕上
帝王将相神仙鬼怪甜寵戀愛的假模假式
真叫人看得痛快
用《裝台》裡八爺(疤爺)的話來說:
歪得很!
八爺嘴裡的“歪得很”
在現代陝普裡是“厲害”之意
現在陝普形容人很厲害,很有成就
就說誰誰誰“歪得很”、“真歪”
是一句流行的嘴子
《裝台》的字幕裡用的也是這個“歪”字
但其實這個“歪”是循音找字之誤
本字應為“顡”
在新疆方言中,“顡”就是個高頻詞
顡,新疆方言音讀為【wǎi】
當形容詞用時,有“氣勢兇惡、嚣張
不給好臉、不講道理”等意思,當動詞用時
有“呵斥、數落、埋怨、教訓”等意思
如:“人家顡狠狠得把我瞪哩一眼”
“他就是個不講道理的顡人”
“你顡啥呢顡,你闖紅燈你還有理哩
你還顡得不行,你聲音咋再不大些兒”
“明明是他的不對
人家反倒顡得要跳起來打人呢”
“跟别人吵了半十天沒話了
他轉頭就劈頭蓋臉把我顡哩一頓”
“你再把他嫑顡,尕娃娃家又不懂事”
“顡”的正音讀為【wài】
“癡顡”指“不聰明”
《說文解字》釋為:“顡,癡,不聰明也。”
《說文解字注》釋為:
“廣韻曰,顡,顔惡也。此今義也。”
《玉篇》:“癡顡,不聰明也。”
《五音集韻》:“顔惡也。”
《集韻》:“迍怪切,音膪。擊頭聲。”
“顡”最初的本義就是指“癡,不聰明”
後來引申出“顔惡”之義
指面色兇惡、一臉殺氣等
所以清代段玉裁在撰《說文解字注》時
才會有“此今義也”之說
“顡”的這個讀音和含義
被完整地保存在關中方言口語中
遍流西北、西南各地
因為顡人們通常都氣焰嚣張
說話聲音大又不講理,能鎮住場面
顯得非常厲害,所以在現代陝普中
經常被用于正話反說的語境
形容人很厲害,很有成就
就說誰誰誰“顡得很”、“真顡”
其實也含着揶揄和不服氣或者看不起的意味
程瑛(程萬英)先生所著
《關中方言大詞典》中
對“顡”相關的詞語有着非常詳盡的考證
小編以圖片形式羅列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