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綏縣新開發工業園區?新華社南甯9月23日電 題:廣西扶綏:三大園區撬動工業發展 擔當作為争創縣域标兵,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扶綏縣新開發工業園區?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扶綏縣新開發工業園區
新華社南甯9月23日電 題:廣西扶綏:三大園區撬動工業發展 擔當作為争創縣域标兵
新華社記者王軍偉、盧羨婷
面對資源缺乏、工業基礎薄弱的縣情,近年來廣西崇左市扶綏縣,以“跳起來摘桃子”的精神力争上遊,大膽提出争創全區縣域經濟發展示範縣的目标,縣委、縣政府帶領廣大幹部擔當作為,以園區建設撬動工業發展,以工業引領第一和第三産業比翼齊飛,縣域經濟不斷做大做強,2017年獲評廣西科學發展進步縣。
三大園區引領 工業窪地崛起
扶綏縣結合縣情,認識到工業化是做大做強縣域經濟的必由之路,為此累計投資超過60億元,先後建成廣西中國—東盟青年産業園、中國—東盟南甯空港扶綏經濟區和廣西山圩産業園等三大園區,以園區建設帶動全縣工業發展。
記者近日來到位于中國—東盟青年産業園的南國銅業項目,隻見占地數千畝的花園廠房拔地而起。廣西南國銅業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少華介紹,一期工程預計在今年11月投産,年産值180億元左右,每年貢獻稅收約10億元。
“從征地到融資,再到各種手續辦理,縣裡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縣裡主要領導還經常到企業現場辦公,幫助解決各種困難。”吳少華說。
為服務好工業園區建設,扶綏縣主要領導親自抓,同時安排3—5名縣處級領導兼任園區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1—2名處級領導專職負責園區工作。同時,常态化開展“企業服務月”和“項目攻堅月”活動,縣領導一線為企業經營和項目推進提供“一對一”服務。
随着營商環境優化,琦泉生物質發電、達利集團、華林食品、金冠食品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扶綏縣三大工業園區。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扶綏三大園區簽約項目29個、上半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占崇左市11家的81.8%。
2017年,扶綏縣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83億元,同比增長10.3%,多項經濟指标位居崇左市首位。今年1至8月,地區生産總值保持快速增長,達到11.9%。
一二三産業良性互動 做大縣域經濟
扶綏縣在打造工業集聚區的同時,狠抓農業示範區、高等教育基地建設,統籌推動一二三産業齊頭并進,形成良性互動局面,做大做強縣域經濟。
“工業吸引大量農民就業,使他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土地再以流轉、入股等方式集中起來,實現規模化經營,既提高了農業經營效益,又為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在扶綏,工業和農業的良性互動效應正在顯現。”扶綏縣委書記羅彪說。
在渠黎鎮大陵村渠蘆屯,群衆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渠蘆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參與“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以規模化實現機械化,提高甘蔗生産效益。渠蘆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甘蔗“雙高”面積達8000多畝,全屯入社率達98.5%。
村民郭益山就是農業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他家有30畝土地入股,每年分紅3萬元,一家5口人告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近年來,扶綏縣大力推進農業示範區建設,全縣已累計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區17個,登記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457個。同時探索形成了以“一戶一薪”專項行動為突破口的特色脫貧道路,通過舉辦各類招聘活動,為16000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基本達到符合條件的家庭全覆蓋。
在發展工業的同時,扶綏縣大力發展以教育為主的服務業,目前已有桂林理工大學空港校區等7所高校在扶綏落戶,在校大學生3萬多人,工業和服務業優勢互補、相互促進。桂林理工大學空港校區校長馮兵說,學校與南國銅業已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将共建實驗室,學校派教師到企業當工程師,企業派工程師到學校當教師,聯合培養企業發展需要的專項人才。
“四線一崗”鍛煉人才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縣域經濟要發展,離不開幹事創業的人。為此,扶綏縣創立了在基層一線、項目一線、扶貧一線、重點工作一線和急難險重崗位等“四線一崗”鍛煉幹部的制度,對在這些崗位中表現突出、堪當重任的幹部優先提拔使用。
2014年10月,扶綏空港經濟區管委會從臨時機構變成固定機構,正值用人之際,15名幹部從鄉鎮、縣直單位調到空港管委會工作。藍标長就是其中的一員,從東羅鎮政府幹部,到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再到空港管委會副主任,經曆了多崗鍛煉。“管委會工作量大、涉及面廣、任務繁重,需要克服新環境帶來的各種問題,埋頭苦幹。”藍标長說。
“有幹部從鄉鎮提拔上來管理工業園區,由于之前主要做群衆工作,缺乏服務企業經驗,有的連企業排污标準是多少都不知道。我說你要學,從不懂到懂,都有個過程。”羅彪說,縣委鼓勵幹部大膽作為,隻要沒有私利在裡面就行。
為了在一線跟蹤考察幹部,扶綏縣組建11個幹部考察識别組,每個小組對接1個鄉鎮、若幹個縣直單位及重大項目,采取實地走訪、随機訪談、專項督查、季度巡查等方式,跟蹤了解幹部思想作風、工作實績。2016年以來,扶綏縣共在“四線一崗”中提拔、重用幹部270人,其中提拔為副處級領導幹部8人,通報表揚35個集體85人。同時,對不适宜擔任現職幹部進行調整,2016年以來,共調整幹部33人,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常态化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