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楊萬裡雖然名氣比不上同時代的辛棄疾、陸遊、李清照等人,但也創造出了獨屬于自己的詩詞世界。
我們之前都對他的那一首《小池》印象深刻,尤其是最後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繪得非常傳神,傳唱了上千年,一直到今天依然廣泛使用。
今天我們所分享的是他另外一首古詩,同樣富有詩情畫意。寫的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小雨,但字裡行間滲透着詩意,尤其是開篇的兩組疊詞運用的非常傳神。
雨來細細複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這古詩就是楊萬裡的《小雨》,是我們在生活當中最常見到的景色。但是經過詩人由此詩意地勾勒,整首古詩情趣盎然。
“雨來細細複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詩歌的一開始,就是對雨水精美的描繪,而且是那種細微的小雨。“雨來細細複疏疏”,詩歌的一開始連用了“細細”和“疏疏”,兩組疊詞,非常傳神地刻畫出了小雨的神态。而且是“縱不能多不肯無”,絲絲細雨淅淅瀝瀝的下着,下得不大又不肯停下。
前兩句的描寫事實寫我們也都曾經經曆過這樣的春雨淅瀝,所以讀來中間并沒有太多的隔閡,一下子就能明白詩人的表達和感觸究竟如何。
而在接下來的詩句當中則是虛寫。“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這小雨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歡欣賞那遠處的青山?故意從檐下滴成一層珠簾,遮住那千峰萬崖。
雖然隻是淅淅瀝瀝的小雨,但是下的時間長了,不管是樹叢中還是屋檐下都會形成水珠,然後一點一滴地滴落下來。楊萬裡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坐在房中看遠處的高山,但是這雨似乎心存妒忌:本來是下雨的季節,竟然不在這裡看雨聲淅瀝,所以就故意地在屋檐下形成一道水簾,遮擋了詩人遙望遠處青山的視線。
雖然隻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詩人卻能從中體會出精美的詩意來。後兩句運用了拟人的手法,更賦予詩歌本身無窮的味道。楊萬裡的詩歌就是如此,專注于對天地間最為普通的微小的景物描繪,卻總能找出存在于其中詩意盎然的細節。
這首古詩第一句兩個疊詞的運用,非常确切,非常美麗。雖然是即興之作,卻把小雨寫得出神入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