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源:飛鶴
奶粉業,是中國少有的擁有傲人深V曲線的行業。
2007年,國産奶粉的市場占有率高達65%,洋品牌有心抗衡、無力改變。不過此後行業出現劇變,國産奶粉市占率急劇下滑,2015年時跌到31%,北上廣三大一線城市更是隻有2%。到了2020年,國産奶粉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又重新跨越60%,并拉開與洋奶粉品牌的差距。
中國奶粉走出多年低谷,置之死地而後生,背後的原因錯綜複雜。既包括國家重拳出擊整頓行業,清理淘汰小作坊,強化源頭奶源、把控安全的監管舉措,也離不開奶粉企業集體勵精圖治,還有以飛鶴為代表的極少數奶粉企業堅持建設産業集群、升級産品、創新技術。
但同樣應該感謝時代的饋贈——巨大的國内市場和持續的消費升級給奶粉創造了大有可為的發展空間,國人民族認同感的強化讓國産奶粉獲得了與消費者建立連接的強有力抓手。
因為上述原因,中國奶粉走過黃金十年。但時過境遷,當高質量發展成為大勢所趨,經濟雙循環格局形成,國産奶粉靠什麼打開下一個黃金十年,延續陡峭的增長角度?唯有科技創新。
奶粉搞科技,是必經之路
賣奶粉搞科技,是國家發展、消費者需求、行業發展階段、市場環境、競争态勢等多方因素共同決定的。
從國家來講,“十四五”規劃明确寫道,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而科技強國的建設,需要每一個行業,尤其是事關國計民生的行業的共同努力。
從行業看,中國奶粉業已進入到相對成熟階段——奶粉安全問題已基本解決,牛奶養殖規模化水平達到一定水平,奶粉企業國際競争力初步顯現。但與此同時,奶粉消費進入存量市場。對奶粉企業來說,科技是為品牌增值的最佳手段。
從消費者需求出發,經過了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均GDP連續第3年超過1萬美金。受不斷增加的可支配收入推動和奶粉行業本身進化的影響,國人對奶粉的需求加速從“喝上奶”向“喝上好奶”過渡。而此時,持續兩年多的疫情又讓消費者健康意識進一步強化,消費者開始越發關注奶粉的營養成分。一個典型的例證是,在疫情期間,含有乳鐵蛋白、益生元、核苷酸、維生素C、鋅等提高免疫力元素的奶粉,銷售數據表現明顯要更好。因此,市場需求的倒逼下,奶粉企業産業創新、産品創新勢在必行。
不僅如此,疫情此起彼伏,這就導緻乳制品全供應鍊的不确定性增加,企業經營風險激增,亟待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升級來增加供應鍊的穩定性和敏捷度。
此外,從外部環境看,歐美一線乳企也已經意識到科技和數字化轉型升級之重要。麥肯錫在2021年發表的《乳業何去何從?》一文指出,美國乳企正将數字和分析作為解決直面消費者和提升企業效率的工具。其中,有30%的受調研乳企高管表示,正在使用預測性分析技術,更好地規劃企業發展,其中2/3被調研乳企的工廠使用機器人和自動化提高生産效率。在未來一到兩年,80%的受調研乳企高管計劃使用新的數字和分析工具。
因此,中國奶粉企業通過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來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升級産品品類和品牌就已經刻不容緩了。
不過,在這股科技轉型大潮來臨之前,還是有本土奶粉企業提前布局科技,卡住有利身位,并且收獲了成功果實。
奶粉科技大戰,國産品牌已準備就緒
3月28日,中國飛鶴發布2021年财報。财報顯示,2021年,飛鶴實現營收227.76億人民币,再創新高,同比增長22.5%,連續六年保持穩健增長;實現淨利69億元,剔除2020年原生态牧業的溢價購買收益,同比增長21.2%,明顯高于市場預期;實現經營性現金流淨額68.15億元。
在上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自身終端産品價格維持不變的情況下,飛鶴實現營收和淨利雙增長,實屬不易。
相比于業績的高增長,飛鶴的科研創新,以及由此而奠定的可持續增長潛力更值得關注。2021年,飛鶴研發投入4.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60.5%,并在國内外權威期刊發表論文39篇,開展2項科研臨床試驗,獲得授權專利105項,參與12項國家、行業和團隊标準的制定。
事實上,飛鶴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堅持由來已久。
過去,人們關注飛鶴董事長冷友斌,感動于其掏空積蓄、賣房、背負巨額債務帶領飛鶴成功創業的感性故事,往往忽略了其身上的技術創新基因。其實,冷友斌是科班出身,畢業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食品專業,第一份工作就是在飛鶴的前身——黑龍江趙光農場乳品廠擔任技術員,并且一直幹到副廠長、廠長。也正是他,為飛鶴打下了深厚的科研創新的烙印。
在冷友斌看來,嬰配粉涉及到複雜的營養元素配比、生産加工工藝等等,是科技含量非常高的食品加工工業。
多年來,飛鶴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創新3個方面,以及母乳研究、體質研究、臨床研究、原料研究和開發、産品創新、農牧業創新、工藝創新、數字化等8個細分領域展開科研創新。
比如,在母乳研究方面,飛鶴從2009年起,便開始研究中國母乳數據,以研制更适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嬰幼兒配方奶粉。
2009年前後,飛鶴以國家“863計劃”參加單位的身份,承擔了黑龍江、北京這兩個地區母乳的采集和檢測任務。以此為契機,飛鶴開始建立規範的母乳采樣、檢測标準,并着手建立企業的中國母乳數據庫。
通過十多年持續不間斷的母乳研究,飛鶴已确立了2大技術路線——
中國母乳譜系研究:采用綜述性研究的方法,對已公開的中國母乳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特定營養成分時間或地域代表性的中國母乳營養譜系。
CHMP中國母乳計劃:不同于以往隻把母乳看為營養素的混合物,關注各種成分的含量,飛鶴采用多組學分析研究,将母乳看做複雜生物學系統,研究母乳及其代謝過程,以及對于嬰幼兒生長發育的影響。
持續數十年的科研創新,讓飛鶴收獲了豐盛的碩果。僅2021年,飛鶴就發表了多項國内“首次”的科研成果,如發表了國内首個母乳低聚糖動态變化趨勢的系統性綜述,首次将中國母乳代謝型與嬰幼兒生長發育關聯,首次揭示顯著不同的蛋白質會影響嬰兒的免疫反應和能量代謝。
這些科研創新成果,不僅能幫助行業更加精細化地了解中國母乳,也為飛鶴未來設計适合不同地域、不同階段的精準營養配方食品,提供了理論依據。
基于上述科研成果,飛鶴也的确開發出了一個個極具市場競争力,更适合中國寶寶的産品。例如,飛鶴在研究中發現,母乳中的脂肪結構非常獨特,有70%的棕榈酸連在分子主鍊中間的sn-2位上,sn-1,3位被不飽和脂肪酸占據。這種獨特的結構直接影響了脂肪酸被嬰兒消化吸收的過程。因此飛鶴推出了第一個中國乳源産品——星飛帆。2020年,飛鶴又研制出了新一代專利OPO,使SN-2棕榈酸的含量達到67%,貼合乳源黃金标準,并将其添加到星飛帆、星飛帆卓睿等産品中。
經過營養創新後的星飛帆,在市場上大獲成功——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飛鶴星飛帆已成為嬰幼兒奶粉市場全球第一大單品。
正是因為在論文數量、研發質量、科研成果等方面的不斷進步,飛鶴受到了産學研各界的認可。2009年至今,飛鶴共承擔25項國家及省級重要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17項,占比為68%。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團隊、北京大學醫學部、哈佛醫學院、江南大學、中國農科院創新團隊等近20個一流專家團隊,先後都選擇與飛鶴合作,圍繞奶粉全産業鍊、全生命周期持續開展研究創新。
不僅僅是産品的研發,飛鶴對創新的重視還在于業務流程的數字化。作為中國第一批全面數字化轉型的制造企業,飛鶴在2018年就從銷售、物流、内部協作等領域推進數字化升級,此後又擴大到整個供應鍊。
比如,在飛鶴的牧場,每一頭小牛犢都擁有自己的“數字身份證和 “出生證”,記錄着免疫、轉群等信息。當牛成年後,脖子上還會套一個含有芯片的“項圈”,記錄牛每天的進食、活動、擠奶、奶量等數據。即使是擠奶,也全部數字化,擠出的奶通過速冷冷排系統,瞬間冷卻至2-4°C保鮮,并自動導入奶倉。
而在奶粉生産環節,包括配料、傳輸、投放在内的所有程序全部實現數字化,從而避免了人工操作導緻的偏差和品質風險。
結語
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會議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叙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作為一個頗為勵志的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奶粉業的崛起正是中國故事的組成部分,也是卧薪嘗膽、勵精圖治、不甘落後的中國精神的有力诠釋。
國産奶粉業已經反超洋品牌,并達到新的高度。在新的時期,奶粉業要想講好中國故事,注定離不開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又離不開包括飛鶴在内的行業領頭羊的帶動。唯有全行業在科研創新上共同進步,中國奶粉業才能真正赢得下一個黃金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