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陸遊曾經寫過一句:“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
從上學的時候就對瓜洲渡和大散關非常向往,正好這次旅行有幸來到大散關,說什麼也得看看這座關中的西大門。
正好我們這次的行程來到了寶雞,遊覽了青銅器博物館感受了陳倉厚重的文化底蘊,品嘗了臊子面滿足了口腹之欲後就馬不停蹄的趕往大散關。
一路上從渭河谷地的關中平原到茫茫秦嶺,雖然路程不遠,但景觀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地勢逐漸擡升,從一開始筆直的平道到後來的彎曲山路,欣賞着秦嶺的美景,大散關就要到了。
在大散關這裡,與我們在西北看過的關隘有着天壤之别,這裡植被茂盛,幽靜深遠,與西北的空曠豪邁風格上差異明顯。但絲毫不影響這裡的氣勢。
大散關是周代分封的散國的關隘,所以才有了大散關這個名字。從高空俯瞰,大散關這裡正好處于一個險峻的山谷拐彎處,險峻異常,向東北方向看就是一望無際的關中平原。如此關鍵的位置一看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走近大散關的大門,門票45元,但規模看上去并不大,一進大門就開始爬山,樓梯比較陡峭,雖然氣溫很高,但好在有茂密的大樹遮擋,還有陣陣微風。
大散關從古至今至少發生過70多次大大小小的戰争。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最終就是過的大散關,直入關中。曹操功漢中張魯也是過的大散關。諸葛亮北伐也曾攻取大散關包圍陳倉。
南宋軍隊也曾在此大敗金兵,守住了通往巴蜀的咽喉要道,讓金國的國土沒有再向南發展。
沿着山路崎岖向前,我們就來到了大散關的關城,其實每一座關隘的選址都是十分講究的,這裡也不例外。大多都是與山水配合共同構建防禦體系,在大散關的西側是秦嶺裡一座高山,在東側是河道。關口恰好就是河谷最窄處,敵人如果來犯就必須從通過關隘,隻有強攻一條路可選。
這裡有一口清泉,稍作休整之後,繼續向上爬,走過關隘,繼續往前就是一段更加原始的上山路。很明顯感覺到景區在維護上是有所欠缺的。登山山頂整個大散關盡收眼底,一種豪邁的感情油然而生。
在大散關除了欣賞雄偉的關隘,還有一大看點,就是走到山頂看火車爬坡進山洞,這是寶成鐵路進入剛剛進入秦嶺的路段,聽着火車轟鳴,在大散關感受古老的同時又充滿了現代的氣息。
大散關這裡确實意義非凡,如果景區能多加維護,給遊客一個良好的安全的環境,那這裡是非常值得來看一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