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吃過早飯我如約而至的去村口小超市,每天上午村裡中老年人都要到這裡坐坐。過去談的都是農業農村農民話題,如今談的都是生老病死,沒有人關心農業收成,沒有人關注農村未來,沒有人關心農民了。一位中年人路過側耳傾聽了一下,随後說:“無聊”!是啊,一群在農村無聊生活的人,每天談論着無聊話題。一個村的土地可能隻有村民組長在承包經營了,再過幾年可能隻有村主任承包經營了。
一、農業已經是機械化、無人化,村裡人都外出打工了
我們村裡沒有了年輕人,全部在城裡務工了,所以人們在農村不談“三農”話題了,倒是對子女們在外打工收入還時不時談論一下。沒有人參加田間勞動了,每個人隻關心自己的健康,大家交流的還是身體健康和生老病死。每天我都有一種莫名的悲怆,農村還有未來嗎?村裡土地今年交給村民組長承包管理了,全程機械化了,可村裡這群無所事事的人怎麼辦?他們有土地承包權、經營權、使用權、管理權啊,土地落入個别人手裡,以後年輕人返鄉可怎麼辦呢?最近網上、農村呼籲發展集體經濟組織呼聲很高,也引發大讨論。很多人引用南街村、周莊村、小崗村等十大名村發展模式來證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好處。現在農村人都希望逃離農村了,沒有人願意去農村創業就業。而且農村人像一盤散沙一樣,一百個人就有一百個想法,意見很難統一。發展集體經濟組織難度相當大,農民很擔心失去土地,沒有了謀生手段了。
二、“村社合一”是什麼意思?
“村社合一”最近我們這邊農民也讨論過。大緻意思是村委會辦合作社,村委會與合作社“合二為一”。農民把土地交給合作社去生産、經營、管理、加工、銷售,年底農民按股分紅,另外農民還可以在合作社勞動獲得報酬。很多中老年人倒是願意這麼幹,起碼老了靠分紅來養老,不愁養老沒有錢生活。其實這也是集體經濟,村辦合作社就是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是國家的,集體的,隻有規模化、組織化、機械化、産業化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利益最大化。但并不是所有村集體都有辦合作社能力,“村社合一”固然好,村幹部有沒有這個能力還另當别論。幾千年小農經濟告訴我們,一家一戶經營模式,無法形成規模,形成産業,無法鞏固脫貧成果,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應該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舞台,必須要依靠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當然啦,村委會可以辦合作社的。
三、發展“農民合作社”是農民的期盼
農村村集體現在沒有資産了,隻剩下土地這一項資産。農村缺乏人才了,年輕人都逃離農村了。雖然是土地還有65萬億畝,耕地18億畝,平均每個村還有216萬元資産,但用于投資經營的還是比較少,隻有47%左右用于資産投資經營。辦“農民合作社”,可以家庭農場、國有農場聯辦合作社,可以公司+村委會聯辦合作社,可以農民自己辦合作社、農産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國有資本、民間資本、集體資本共同來農村辦“農民合作社”,鼓勵農村人返鄉創業,鼓勵各類人才、社會精英到農村去,到鄉村振興前沿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