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港澳與内地交流日益頻密,借助國家東西部協作機制,不少大灣區青年抓住機遇,與時代同行。澳門特區的裴承賢就是其中之一,十年來他堅持在貴州進行志願服務,不但與當地百姓結下深厚友誼,也透過貴州感受祖國的前進脈搏。
“我叫裴承賢,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我來貴州做志願者十年了。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貴州黔東南州登交村,上一次來,也是幫着村民一起修房子。”
“2012年,我第一次到貴州。我清楚地記得當時下大雨,進村的路被泥石流沖垮了。我們幾個志願者走了五個多小時才進了村。”
澳門青年志願者 裴承賢
“當時我們上山的時候真的很辛苦,但是我們也看到很多村民在期盼我們到來。所以,我們覺得這五個小時的路都是值得的。”
從那年開始,裴承賢隻要一有機會就會回到貴州,回到鄉親們的身邊。在不同的村子,他們會待上一段日子,帶小朋友們玩,幫村民們修路,蓋房,幹農活。
黔東南州台江縣登交村村民邰光美說:“我一直都認為他們在城市生活,都不願意幹這些又髒又累的農活,其實他們上來比我們幹得還厲害,還比我們用心。”
裴承賢說:“每到一個村子,我都會把自己拍的照片拿給大家看,給村民們講講我的家鄉澳門是什麼樣子。村民們很可愛,很淳樸,他們會把最好的東西跟我們分享。其實剛開始,很多村民和我一樣,都不太會講普通話,靠各自的方言溝通常常語言不通,但我們可以用手上的動作、臉上的笑容交流。慢慢地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不分彼此了。”
“他們一開始就會稱我們兒子兒子什麼的,然後我們稱呼直接稱呼爸爸媽媽這樣的。”澳門青年志願者楊劍榮回憶道。
黔東南州台江縣登交村村民張翁祥望着這群澳門孩子說:“這是給我的小女兒做的盛裝,你穿在身上也很漂亮。”
黔東南州台江縣登交村村民張勝毅說:“他們來的時候是大灣區的志願者,他們走的時候就已經是我們苗鄉人了。”
“十年間一路走下來,我發現貴州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裴承賢回憶道,我們當時2012年來的時候,我們去看到很多地方都是泥土路,但是這麼多年來,我們看到了貴州的路不斷在發展,現在已經縣縣通高速,村村通公路了。
澳門青年志願者 楊劍榮
楊劍榮說:“2018年我去到那個村落,很多地方很簡陋,包括我睡的地方,其實就木闆,連個毯子都沒有,還有很多蟲子在那裡。等到2019年我回訪一些村。然後發現那些村,它有裝太陽能闆,洗手間也可以洗澡了。看到這些變化,我也覺得很高興。”
“我們國家真的很不簡單,我們看到我們的未來,我們也是生活在幸運的時代。我最記得有一個村幹部跟我說過,在村裡邊沒有小事情,他們很用心對待每一個老百姓,我覺得能夠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就是最好的黨。”澳門青年志願者裴承賢說。
來源:動靜貴州
,